選擇權履約與時間價值變化

選擇權履約與時間價值變化 ■ 李榮祥(中信期貨副理)

時間價值是進入價內的預期價值,換句話說時間價值等於行情實現機率的價值,若進入價內的機率愈大,時間價值愈大,反之則愈小。但是履約價值完全決定於行情方向,如果行情方向有利,進入價內,就有履約價值。

換言之,時間價值決定於進入價內的機率,履約價值決定於進入價內的程度。

選擇權的履約價值,跟期貨的履約價值,意義完全一樣。作對方向,履約價值就愈大,但是做錯方向,期貨的遭遇就是愈賠愈多,履約價值變成負值,而選擇權則是履約價值最小等於 0,不會變成負值,因此,履約價值是不會隨著時間消逝的,履約價值只會隨著行情漲跌而增減。完全跟期貨一樣。

計算時間價值耗損的程度,一般都利用 Black-Scholes 的時間偏微分導數 --theta 來表示的。不過,theta 值在不同履約價格〔極端價內或極端價外,以及價平〕有不同的表現,價平的theata 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增大,所以價平選擇權的時間耗損,接近到期日會快速減少。

而且價平選擇權的 theta 值,隨著時間消逝而增大的速度,是呈現拋物線狀,這也表示,價平選擇權的時間價值耗損速度,在時間軸上也是呈現拋物狀。至於價內和價外選擇權的時間價值耗損情形,又有所不同。價外價內 100 點左右的 theta 值,雖然隨著時間消逝而增大,但是在接近到期日四至五天左右,theta值又會減少。

價內外 200 點左右的 theat 值,隨著時間消逝而增大,到了接近到期日15至20天左右,thea值又會開始減少。這種價內或價外的theta值,增大又減少的轉折日數,在價內外300至400點以上,就無限增大。

換言之,超過價內外 400 點,theta 值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減少,所以極端價內或極端價外的 theta 值,不但不會隨著時間消逝而增大,反而隨著時間消逝而減少。

也就是說,極端價內或極端價外的權利金,時間價值減少速度緩慢,愈接近到期日,減少速度愈慢。這種現象,正好足以說明,極端價內或價外的選擇權,幾乎完全沒有時間價值耗損的現象,因為它們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價值可以耗損。

時間價值耗損最嚴重的,就是價平的選擇權,所以越接近時間價值耗損加速時,若行情呈現膠著,不要去買價平之選擇權。

從上述之極端價內或價外的選擇權,以及價平選擇權不同的時間價值耗損程度的現象,可發現選擇權操作策略中有幾個策略,應該特別注意:
1. 極端價內的選擇權,可以取代期貨,損益程度幾乎跟期貨一樣,沒有時間價值消逝的疑慮,但是有流動性差之問題,所以不要隨便去操作極端價內選擇權;
2. 越接近到期日,放空價外選擇權,沒有多少時間價值可賺,而風險卻很大;
3.越接近到期日,買進價平選擇權,要注意時間價值耗損速度增快的現象,除非對行情發動相當有把握,否則以期貨來操作會較佳。

人文時間、自然時間的研究!

有關時間,我們可以再細分為兩種尺度;人文時間、自然時間,何謂人文時間:就是人類社會自己規定的時間,像一個禮拜分七天,一天分二十四小時等;何謂自然時間:就是萬物自己的行為生命周期,像浮游朝生夕死,檜木千年成材。

因此,股市的時間,也可分兩類,股市人文時間、股市自然時間;人文時間就是一天開盤四個半小時、一周開五天之類;那自然時間就是變盤時間了,要度量股市變盤時間,目前我採用的方法是甘氏時間方陣,基本上的切割還是一樣的米字為主的切割方法。

但是我們從實際的盤勢可以發現,如果單從米字上去觀察,許多變盤日並不在位置上,因此我們要再調整看法,最主要的改良就是先找出以前的變盤日來,再推敲出以後變盤日來,這就需要一點藝術天份了。

更進一步了解變盤時間,就要找出市場的循環周期來,何謂循環周期,就如同人類約懷胎十月才會生產,但也有早產,晚產的狀況一般。端視市場的不同有不同的循環周期。

甘氏幾何學正是找出循環的工具而已,但一個好的工具,要有正確的用法才能發輝效用,找出循環周期正是繪製正確幾何圖的第一步。

甘氏的研究多是道瓊市場的循環周期,他提出一些魔術數字,來解釋市場的循環,還曾經寫了一篇人體數字學,來解釋主宰自然界的數字。

但實務操作上,真正重要的是你操作的市場魔術數字,就台灣股市而言,從民國五十六年以百點為基值開市,民國六十七年突破五百點,花了十一年,到民國七十五年突破千點,花了八年,到七十八年突破萬點,只花了三年,可知越接近現代,速率越快,而突破千點,正是股市多頭市場的最重要宣示。

從萬點之顛回跌到二千點,速度更快了,只花了九個月,仔細觀察,跌破六千點的時間就約這九個月的一半。破了六千這百分之五十位置不正表示還有得跌嗎。

之後的重回萬點,又花了八年,此八年似乎是速度放緩了,但也是台灣市場漸漸進入成熟階段,台灣也邁向已開發國家的表徵。

之後的模式似乎跟一萬二千之上回跌九個月一般,也回跌了,回跌了十九個月,約等於九個月的兩倍。

之後再上萬點,就到我們較熟悉的時間了,二十一世紀九一一事件的影響,股市九月二十八日跌到三四一一點,仔細一算,可以發現從一萬零三百九十三點到三四一一點,花了約二十個月,同上次回跌十九個月,只差一個月!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時間與時間之間,有著一種莫名的關係,找出這層關係,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就可以推測出變盤時間,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自然畢竟是是自然,有她的無理性存在,因此所謂的循環周期,絕非百分百的對稱,而是約莫,大概,這就是我變盤日的推算,只用期間,不用日的原因。

面對台股的變盤時間,要如何推算呢?

首先,要找出市場的周期,之前講過,每個市場,周期都不同,在台股而言,有兩大金融商品,股票跟期貨,這兩種商品的周期就完全不同。

就股票而言;周期為半年,完成一個大波段的漲跌。這點在周線圖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

如聯電,最近一波高點58元跌落19.7,花了27周,約等於半年。以這種觀點來看,股票的進出,一年不宜超過四次了!

就期貨而言,就要考慮到有一個月結算一次制度的影響,一定要短線操作,依我自己的經驗,除非有特殊事件影響,可以把單子抱過一周以上﹝如911,SARS﹞,一般抱瘨W過一周是很少的,當沖也是天天做的事,我通常把期貨的單子分兩類,一是長單;非當沖單我全歸此類。一是短單;即當沖。

有點離題了,這次時間的研究其實是告訴大家時間起點;就是幾何圖的起點如何看,要了解這件事,首先要知道波浪的結構,一個完整的波浪有三個構造,波浪高點叫波峰,波浪行進中叫波體,波浪低點叫波底,一個周期的完成,是高點到高點的時間或低點到低點的時間,因為如此才是完成漲跌的一個完整循環。

一個波浪接著一個波浪連續波動,正是市場的形態,抓出周期起點,主要看下列幾點:

〈一〉由從前高點到高點的時間。
〈二〉由從前低點到低點的時間。
〈三〉由重要高點到重要高點時間。
〈四〉由重要低點到重要低點的時間。
〈五〉市場假期及結算日前後。

要做一個長期有效的變盤時間圖,主要依照三、四點,而一、二是較短期變盤起點抓法,第五點常可應用於變盤期間判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