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區間盤整 三招教你因應

張林忠

由於選擇權屬非線性金融商品,因此透過買、賣權變化組合將可規劃出更大的獲利區間,在此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認為到下個月結算時,指數將仍是區間盤整格局,我們即可賣出壓力附近價位的CALL、同時賣出支撐附近的PUT,此種操作方式即稱為賣出勒式策略。至於支撐與壓力選取技巧大概有三種:
一、選擇權未平倉最大序列:
我們觀察call最多未平倉量堆積的序列即為最大壓力所在;反之put序列最大的序列即為重要支撐關卡。
二、加權指數月線上下3.5%:
假設目前加權指數為6,000點,6,000 × 3.5% = 210,則短期壓力為6,210點;支撐則為5,790,因此可考慮賣出5,800~6,200的上勒策略。
三、選取買賣權Delta接近20%的價位賣出:
Delta值代表選擇權商品與大盤指數連動比例關係,同時也可視為成為價內契約的機率,例如指數目前位置為6,000點,假設6,200call之Delta值為30%,代表目前投資人對於大盤將漲至6,200點的看法機率為30%,因此若我們找尋成為價內機率接近20%的序列來賣出,勝率自然就會有八成。
由於期貨與股票均為線性金融商品,單純的多空對賭對於散戶來說獲利並不容易,但選擇權除了可押單邊契約來享受指數看對的超額報酬之外,利用賣方策略亦可有效規劃獲利區間,但賣方策略有風險無限的特性,因此必須搭配有效能的避險才能確保部位獲利。
點(如期貨、股票)的操作,絕對比不上面(如選擇權)的規劃勝率高,同時我們由前面的例子中似乎亦可體認到近年來選擇權獲利速度遠勝於期貨,大行情來臨常出現數十倍獲利(買方市場),而在賣方的市場上,據統計在六~八個月左右即會有倍數以上的獲利(前提為需搭配有計劃的風險控管)。
許多股市老手近來常有現股似乎愈來愈難操作的感慨,換個角度由選擇權市場切入,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投資是條長遠的路,投資人若能擁有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獲利模式與知識,相信無論盤勢如何變化,這條投資之路將相形可以走得穩健、安定許多。
(作者是日盛期貨顧問事業部襄理)
【2005/05/08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