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策略交易~釋疑篇

 

 
 

本文將整理幾項策略交易的盲點,供讀者討論並藉以評估您所持有的部位或交易心態是否有所偏差!在完全瞭解交易概念及風險之後,投資人才能穩健地操作每筆交易。
一、怎樣的策略交易是「划算」的?
採行多筆選擇權複式交易而形成策略,乃是為了利用選擇權多變的組合來更貼近對盤勢的預期。但是在實際執行時,投資人卻可能錯置部位於過多風險之中而不自知。舉例來說,同樣建構一組買進鷹式組合,有的投資人在權利金淨收入40點時即進場,但有些投資人則必須等到權利金淨收入達60點才進場,這其中有何差異呢?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獲利與風險比,也就是在建立部位後,您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有多少比例可由潛在的最大報酬來填補。當投資人執行策略交易時,應捫心自問能承擔多少風險,並據以擬訂出合適的進場點,否則將扭曲您交易規畫,使自己曝露在預期外的風險之中。
二、執行策略交易時需注重「資金管控」或是「部位管控」嗎?
專欄先前介紹許多選擇權策略交易,其中有絕大部份是屬於風險有限的策略,比如買進鷹式組合、雙多頭價差等。即便是交易策略的最大損失是有限度的,但投資人仍須瞭解以下三個事實:
1.所謂的最大損失已受控制,是指持有此部位至「到期」時,若策略發生損失,則其損失是有上限的。若是在到期結算前即進行反向沖銷等動作,則損益金額將與您的操作相關。
2.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是立基於對盤勢的預期,若是看法錯誤,則相對應的策略也將蒙受損失。若您對未來的行情規畫無百分百之把握,請預留部份資金供後續部位調整之用,或是讓您整體部位的風險不致於因無限加碼而竄高。
3.雖然調整部位是執行策略交易時所必須面臨的問題,然而新添或刪減部位仍需築基於對行情的看法,若投資人欠缺此項能力或是擔憂判斷失誤,則應嚴守資金控管之紀律。資金有效率且安全地分配在不同進場時機點,或是決定全額投入資金與否,其實都是最有用的策略之一。
在投資人利用選擇權策略來執行交易之前,請先檢視自己是否曾陷入上述兩點迷思。若您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用較合宜且更為安全的方式來執行您的交易,這才是確保您交易獲利的不二法門。


選擇權交易對投資人而言有兩大優點─「因人而異」與「因時制宜」。首先,投資人可以依照自己對行情的判斷,建構出合宜的選擇權策略,這部份在先前的專文介紹中已經著墨許多;其次,也是選擇權最為誘人之處,就在於它富有機動調整的可能性,讓投資人的部位永遠符合盤勢之變化方向。本週將以先前介紹的「多空雙贏策略」為例,進一步介紹其策略調整機制,讓投資人一窺選擇權策略交易的奧妙。
一、回顧多空雙贏策略

上月行情是典型適用於「多空雙贏策略」的情況,投資人建倉時點係以指數六千點為中心,而隨著到期日之逼近,大盤指數確實有往定向移動的狀況。大盤指數先是在四月十五日跌至五千八百點,而後在四月十八日跌至五千七百點,最後在四月份契約結算日當天更一度下探至五千六百點附近。
僅管大盤指數確實往定向移動,然而若是行情波動過大,對建構「多空雙贏策略」的投資人卻不見得有利。以上例來看,投資人會產生最大獲利的點位在五千八百點(及六千二百點),當行情由六千點下跌至五千八百點左右時,投資人其實可以考慮拆解部位,否則等到點數持續下探至五千七百點甚至是五千六百點時,原本可能的獲利就被侵蝕殆盡了。

二、多空雙贏策略之拆解藝術
回顧上月行情可發現,當大盤指數跌至五千八百點時,「多空雙贏策略」即可進行拆解而部份獲利出場,因為此策略要產生最大損失之前,必先經過最大獲利點位。以下整理幾個投資人可能進行的動作:

三、執行拆解的重要注意事項>
1.衡量目的是否能達成
拆解部位並調整看法的前提是─要創造更大的獲利或規避更大的風險,故請投資人務必先衡量交易成本是否高於將來可能的獲利!若不執行拆解反而是較為有利的,則投資人無需畫蛇添足,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恐懼鴻溝之中。
2.依投資人習性來操作
透過部位調整的技巧,確實可以讓本例中原本損失無限的「多空雙贏策略」變成有限風險(指調整方式一),是故積極的投資人可利用機動調整部位的技巧,來創造更高額的獲利;然而對較為消極的投資人而言,若能謹守停損之紀律,在設定點位來到時能確實執行停損動作,則也不致於會產生無法承擔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