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腫瘤 & 卵巢癌

 

   卵巢腫瘤在生殖年齡婦女大多是良性, 約80-85% 的是良性, 且2/3 發生於20-44歲之間.小於45歲病患的卵巢腫瘤, 只有小於1/15 是惡性腫瘤.

  卵巢在子宮的兩側左右各有一個, 卵巢大小可隨月經週期而變化。 卵巢在停經後會逐漸的萎縮。 一般卵巢癌症的死亡率佔婦科癌症中相當高的比例是由於大部份的卵巢癌在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而其常有的下腹不適症狀,常與胃腸症狀相似,不易早期發現。所以大部份當被發現是卵巢癌的時候 ( 卵巢癌位於後腹腔中,長了腫瘤通常大到10公分以上,才能由腹部摸到),通常都已經擴散,成為晚期的癌症,因此預後大多不佳。 真正影響患者生命的是卵巢惡性癌,卵巢良性瘤切除後可完全治癒,但惡性卵巢癌手術後之再發率頗高,而且蔓延之廣,擴散之快遠超過子宮頸癌,因此治療的存活率不理想。
  卵巢癌發生的年齡,小自7∼8歲起,老到80歲以上,但在停經期前後10年是最易發生,凡屆更年期婦女,必須定期做婦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卵巢癌的病因

  卵巢癌確切致因,迄仍不明
據研究認為與卵巢癌的發生有關者,首為遺傳因子,有家族傾向。
環境因素也是卵巢癌致因之一,高度工業化國家,其發生率多在十萬分之十以上,因此物理或化學物質的污染可能有關,尤其是石棉和鈦金屬。
危險因子如下:

家族病史:
環境因素:
荷爾蒙及排卵因素:未曾懷孕、不孕、生育子女數少,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較高。
乳癌:若有罹患乳癌,或家族中有人曾得過乳癌,則發生卵巢癌的危險性增高。
肥胖:嗜食高脂食物者。
年齡:年齡超過50歲者。

 卵巢癌的症狀與診斷

  約有27%的卵巢癌患者會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或停經後出血,但大部份的卵巢腫瘤,不論良性瘤或惡性瘤,初期均無特殊明顯徵兆,須待腫瘤大到相當程度,壓迫到鄰近器官,才有臨床症狀出現.
因卵巢癌位於骨盤腔深處的子宮兩側,前是膀胱,後為直腸,旁有腸子,因此卵巢癌的早期症狀包括有腹脹、腹痛、胃腸不適及排尿困難等類似外科或胃腸科的症兆,故大部份的患者,也多先尋求外科或內科醫師診治,等輾轉到婦科時,常已延誤早期診斷的良好時機。所以,卵巢癌的早期診斷率僅佔30%。其他大部份患者被發現時,癌已由骨盤腔蔓延到腹腔,而致降低治療率。

  
 分類:

1. 非贅生性之卵巢囊腫:

  功能性囊腫: 濾泡水瘤, 黃體瘤( corpus luteum cysts), 黃體鞘膜瘤(theca lutein cysts)
 ----------功能性囊腫大多可用口服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 多囊性卵巢囊腫:

2. 贅生性之卵巢腫瘤:
 畸胎瘤: 在生殖年齡婦女之贅生性卵巢囊腫, 80%是良性之畸胎瘤(teratoma 亦稱dermoid   cysts), 發生平均年齡為30歲.有10%是兩側同時生
 漿液性腫瘤: 大多是良性, 5-10%是邊緣性惡性腫瘤, 20-25%是惡性腫瘤.
 黏液性腫瘤: 10-15%是惡性腫瘤

3. 惡性卵巢腫瘤:
 非上皮細胞卵巢癌:
  a. 生殖細胞癌Germ cell ca)
  b. (Sex cord-stromal cell ca)
  c. 轉移癌
  d. 其它少見之卵巢癌 ( 惡性肌瘤, 惡性類脂肪瘤 )
 上皮細胞卵巢癌
  a. 侵犯性上皮細胞卵巢癌:
   75% 漿液性腫瘤,
   20% 黏液性腫瘤,
   2% 類子宮內膜腫瘤(endometriod)
     <1% clear cell , < 1% Brenner, <1% 未分
  b. 邊緣性惡性腫瘤 :低惡性腫瘤

  c. 腹膜癌: 原發性腹膜癌或原發性乳突狀漿液性腹膜癌


卵巢癌的分期

  卵巢癌分為四期

  第一期:癌細胞侷限於卵巢
     又分成Ⅰa期,只侵犯一側卵巢;Ⅰb期則是侵犯兩側卵巢;Ⅰc期是侵犯了一側    或兩側卵巢,而且卵巢表面也有癌細胞,或者腫瘤破了,或者腹水中含有癌細胞。

  第二期:癌細胞擴散到了卵巢以外的骨盤腔器官
     Ⅱa期為子宮或輸卵管受到侵犯;Ⅱb其為其他骨盤器官受侵犯;Ⅱc期則是Ⅱa或     Ⅱb的狀況,合併有卵巢腫瘤破裂、表面有癌細胞,或腹水中含有癌細胞。

  第三期:骨盤的腹膜顯微轉移為Ⅲa,骨盤之外的腹膜轉移,直徑不超過兩公分為Ⅲb,     超過兩公分的轉移,或者後腹腔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為Ⅲc。

  第四期:肝臟實質的轉移,遠處的器官轉移、胸水中含有癌細胞等,皆屬末期卵巢癌。

超音波可看到骨盤腔內的狀況,正確性高達98%以上,醫師可在手術前預測是否為癌症,而有良好的術前準備。腹部或陰道超音波及都卜勒血流測量當超音波有以下發現時, 須高度懷疑為卵巢惡性腫瘤:

(a)實質性(b)兩側性(c)不規則形狀(d)乳突物(e)腹水(f)阻力指數小於0.4( R.I.<0.4)


腫瘤標記(Tumor marker):
 也就是長了卵巢癌之後,血液中可以測出標記,這些腫瘤標記可助診斷評估。

a.上皮細胞癌: CA125, TPA, CA19-9, CEA
b.生殖細胞癌:
 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beta-HCG (hCG)
 內胚屬竇狀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 →alpha-fetoprotein (AFP)
 胚胎上皮癌(embryonal carcinoma)→ AFP+hCG
 惡性胚胎瘤(dysgerminoma)→ LDH
 畸形瘤的惡性轉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teratoma)→ SCC antigen
c.性腺基質癌(sex-cord stromal tumor)
 granulosa ─ theca cell tumor → estrogen
 gonadoblastoma → testosterone, DHEA


卵巢癌的治療

  卵巢癌被診斷出來的,近四分之三約第三期以上
由於必要手術才能分期,因此處理卵巢癌的原則,在詳細的評估後,一般都需先剖腹探查----開刀可知是癌或是瘤,也可知其侵犯的程度,開刀應盡可能除去可拿的癌組織,而有利於日後的化學治療。

  卵巢腫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良性瘤祇需將患部的單側卵巢腫塊切除即可,最好保留另側正常卵巢,以便有女性賀爾蒙的繼續產生,如兩側均切除了,就造成早期停經,而需提供賀爾蒙治療。惡性卵巢癌一經診斷,一般而言將兩側卵巢及子宮一併切除,再加化學藥物治療,但初期的單側卵巢癌之未婚或未生育之患者可考慮將單側之卵巢切除,保留其良好之異側卵巢及子宮。

  除非是原來就預後良好的卵巢癌,或為Ⅰa、Ⅰb早期的卵巢癌,細胞分化良好,否則,卵巢癌手術後幾乎都需追加化學藥物治療,因為一方面卵巢癌的化療效果不錯,另方面第二、三期的卵巢癌,不少都已四處顯微擴散,如不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其預後很差。
新的抗癌藥物不斷地在開發,而目前是順鉑(cis-platin或Carboplatin)和紫杉醇(Taxol )之合併使用最為有效。目前是以cisplatin-containing regimen 來治療患者。大約在術後兩星期後開始做化學治療, 以後每3至4星期治療一次, 約需4至6次不等。
生殖細胞癌 (germ cell tumor) 的化學治療則以 VAC (vincristine、actinomycin D、cyclophosphamide) 或 VBP ( vinblastine、bleomycin、 cisplatin ) 或 EP (etoposide、cisplatin) 來治療.
性腺基質癌則可用 VAC 或VBP 來治療。
  化學療法會有些毒性和副作用,可能影響肝、腎和骨髓功能,可能會頭髮脫落、嘔吐、發熱、發抖、頭痛及食慾不振等現象,化療停止後,即會消失。

卵巢癌的預後
  卵巢癌的預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72.8%;第二期46.3%;第三期17.2%;第四期4.8%,總平均為34.4%。

  卵巢癌如能早期發現,預後就和子宮頸癌的第一期相同,因此最好每年實施子宮抹片,並經醫師內診,祇要有懷疑,立即進行陰道超音波掃描,如此才能早期治療,而有良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