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宮 頸 抹 片 檢 查
是採取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能夠顯示出子宮頸有無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之可能。
骨盆腔檢查可以發現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及直腸是否有外型及體積上的異常。
零期子宮頸癌在經過治療後存活率高達99﹪。
誰該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 凡是已有性經驗的女性
• 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有應受檢的年齡上限。
• 做過子宮全切除的女性還是需和醫師討論是否繼續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之時間及注意事項
• 最適合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時間是月經週期開始後的第10-20天內。
• 檢查前兩天必須避免陰道沖洗、使用陰道塞劑、殺精蟲劑或潤滑劑。
• 前一晚不能有性行為,因房事後,大量精子而影響判讀。
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的分級
1991年重新修定過的Bethesda System。其內容如下:
Bethesda System:抹片判讀結果
• 抹片品質:(1)良好 (2)尚可 (3)抹片難以判讀
• 抹片尚可或難以判讀之原因:
1. 抹片固定或保存不良
2. 細胞太少
3. 細胞太厚或血液太多
4. 沒有子宮內頸成份
5. 炎症細胞過多
6. 存在外來物(如潤滑劑)
7. 過多細胞溶解或自溶
8. 其他
• 可能的感染
1. Candida 念珠菌
2. Trichomonas 陰道滴蟲
3. Herpes 皰疹病毒
4. Human papilloma virus 人類乳突狀病毒
5. Chlamydiae 螺旋菌
6. Others 其它
• 細胞病理診斷
NORMAL(WITHIN NORMAL LIMIT) 正常(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Normal ......................................................................................................................
(1)
Reactive changes: Inflammation, repair, radiation, and others ..................................
(2)
Atrophy with inflammation .......................................................................................
(3)
AYPICAL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但意義未明者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
(4)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
(5)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灶
HPV-related changes .................................................................................................
(6)
Mild dysplasia (CIN 1) ..............................................................................................
(7)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灶
Moderate dysplasia (CIN 2) ......................................................................................
(8)
Severe dysplasia (CIN 3) ..........................................................................................
(9)
Carcinoma in situ (CIN 3) ........................................................................................
(10)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鱗狀細胞癌 ................................................
(11)
ADENOCARCINOMA 腺癌 ..................................................................................
(12)
NON-EPITHEIAL NEOPLASM 非上皮性贅瘤 ..................................................
(13)
OTHERS 其它 ..........................................................................................................
(14)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favor neoplasm ..................................................................
(15)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favor HSIL ........................................................................
(16)
Dysplasia, favor HSIL ..............................................................................................
(17)
子 宮 頸 上 皮 異 常 增 生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為子宮頸上皮異常增生。在子宮頸的上皮部位內有不正常的細胞存在。CIN在組織學上可分為3級,CIN
I,II,III是由其異常細胞所存在的層次而分。CIN簡單而言就是子宮頸癌症前期,也就是做抹片主要偵測的疾病,因為如能早期檢查出有CIN,就可做些較保守且療效非常好的治療。而CIS(carcinoma
in situ)則是原位癌,當癌症細胞佔滿整層的上皮細胞層時,稱為原位癌,也稱為子宮頸零期癌。原位癌其轉移和淋巴轉移的機率都非常的小,可用子宮頸錐狀切除或子宮切除等手術治療.
人類乳突狀病毒是能夠產生疣的一種病毒。其中30種會使子宮頸受感染,而有約15種病毒與子宮頸癌有關。人類乳突狀病毒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子。並非所有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患者皆會導致癌症。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較常發生在年輕的人口中,特別在青春期及二十幾歲女性身上。這些病毒通常會消失,但是在感染後數年還可能會被偵測出。大部但是感染和子宮頸癌有關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會增加輕微異常進展成嚴重異常或子宮頸癌的危險性。
由於新的Bethesda系統較能正確的判斷細胞的異常性和提供臨床醫師較有用的訊息,目前幾乎已取代Pap smear的系統。
在Bethesda系統中有關異常細胞的部份分為:
一、非典型鱗狀細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簡稱ASCUS)
二、低度表層鱗狀細胞病變
(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簡稱LGSIL)
三、高度表層鱗狀細胞病變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簡稱HGSIL)
由CIN I變成子宮癌侵犯性癌症的期間,一般而言是5到10年的時間。
由CIN I到CIN II約需6年,
CIN II到CIN III則需3年左右的時間,
CIN III轉變為子宮頸癌約需1年的時間。
退化 持續 進行到原位癌 進行到侵襲癌
CIN I 57% 32% 11% 1%
CIN II 43% 35% 22% 5%
CIN III 32% <56% - >12%
細胞病理 處置與建議
正常細胞變化 不須處置
(1) Normal
(2) Reactive changes 一般保守治療,追蹤即可
(3) Atrophy with inflammation HRT
非典型細胞
(4) ASUCS
(5) AGUS 三個月後重作抹片以及即時做陰道鏡檢查
低度上皮細胞病灶(LSIL)
(6) Mild dysplasia (CIN 1) 三個月後重作抹片以及即時做陰道鏡檢查
高度上皮細胞病灶(HSIL)
(7) Moderate dysplasia(CIN 2)
(8) Severe dysplasia(CIN 3)
(9) Carcinoma in situ(CIN 3) 陰道鏡檢查及病理切片檢查
癌症病變
(10)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1) Adenocarcinoma
(12) Other malignant neoplasm 陰道鏡檢查及病理切片檢查
其他
(15)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favor neoplasm 陰道鏡檢查及做ECC
(16)Atypical squamous cells favor HSIL
(17)Dysplasia, favor HSIL 陰道鏡檢查及病理切片檢查
CIN的治療
電燒治療, 冷凍治療, 雷射治療, LEEP, 子宮頸錐狀切除,子宮切除
子 宮 頸 癌
女性子宮頸的細胞可能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而發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 正常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因此而變得異常增生,而就有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的成因目前被發現可能藉由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而轉變為子宮頸癌細胞。患HPV感染機會較高的女性,相對的也較易得到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女癌症,根據統計顯示:子宮頸癌發生率的排名為女性癌症第一位,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子宮頸癌,但以25歲到45歲的婦女最為常見。死亡率的排名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位,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4%。
子宮頸癌的可能病因 (一):
1. 早婚的青春期女子,由於其子宮頸的柱狀─鱗狀上皮仍處於旺盛的變化期,因此在性行為的刺激下容易發生變化。精蟲有可能額外地供給核酸(DNA)
給正在轉換的子宮頸柱狀─鱗狀上皮細胞,造成其染色體的不正常和誘發癌症的產生。
2. 濾過性病毒說
3. 人類乳突病毒:發現人類乳突病毒第十六型在子宮頸癌細胞中有高感染率(51%),而在正常的子宮頸細胞中第16型的感染率只有2.6
%。二、病態生理學
子宮頸癌可能病因 (二):
1. 性生活:
2. 年齡: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3. 性病感染:
4. 子宮頸發炎:
5. 吸煙:
6. 社會與種族:
7. 女性荷爾蒙:
子宮頸癌的症狀
零期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特殊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都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地被發現出來。患者常常是沒有症狀的。通常要到變成了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症狀才會顯示出來。最常見的症狀是性交後出血,陰道不正常的出血,及惡臭的陰道分泌物。子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和早期子宮頸癌可藉子宮頸抹片檢查偵測出來,但如果子宮頸癌侵犯到子宮旁臨近的正常組織和骨盆腔壁的神經時,則會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疼痛、及因尿路阻塞(可能是腫瘤壓迫輸尿管)而造成腎盂積水的現象。晚期的子宮頸癌除了陰道出血外,常會有腰痛、下肢痛的症狀,這主要是腫瘤侵犯到輸尿管、骨盆壁或坐骨神經所致。有的病人因淋巴轉移妨礙到淋巴液的循環,還會有下肢水腫的現象。末期的病人因腫瘤侵犯到泌尿系統或直腸,有的還會有產生血尿、血便的現象,最後因輸尿管阻塞而併發腎水腫、尿毒症。當然,肝臟、肺臟及脊椎骨也都是常見的子宮頸癌轉移位置。
子宮頸癌的病理分類大別如下:
1.鱗狀上皮或類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或EpidermoidCarcinoma):其中又可分為
(1) 角質化或非角質化的大細胞(keratinizing ornonkeratinizing large cell)
(2) 小細胞(small cell)
(3) 疣狀類上皮癌(Verrous)
鱗狀上皮癌占了94.9%,其中大部分為非角質化的大細胞。
2.腺癌(Adenocarcinoma):
腺癌中最典型的是子宮內頸型的腺癌(endocervical pattern),其它還有較少見的明亮細胞腺癌(Clear cell)、囊狀類腺癌(Adenoid
cystic) 及惡性,腺腫(Adenoma malignum)。腺癌約占子宮頸癌的4.8-5.7%,由於腺癌是從子宮內頸出來,當診斷時往往已有較大的腫瘤及淋巴轉移,加上腺癌對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沒有鱗狀上皮癌來得顯著,因此一般來說,腺癌的預後較差。
3.腺角化癌(Adenoacanthoma):
就是含有鱗狀上皮及腺癌兩種成分的子宮頸癌。約占子宮頸癌的 0.3 %。
4.其它:
極為少見,如類癌(carcinoid) 、肉瘤(sarcoma) 、及淋巴瘤(lymphoma)等。
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staging):
1. 臨床分期
A.零期子宮頸癌──
又稱為原位癌,癌細胞仍侷限於上皮內,尚未突破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
B.第一期(stage I )──
癌症只侷限在子宮頸,由其侵犯程度的深淺,又分為第一期上(Ia)與第一期下(Ib)。第一期上表示癌細胞已穿透基底膜而到了間質細胞,但是還相當早期,只有表淺的浸潤,又稱為顯微性侵犯(microinvasive)。其侵犯深度應不超過5mm
,水平侵犯範圍應不超過7mm。如超過此範圍而仍侷限在子宮頸,則算是一期下的子宮頸癌。
C.第二期(stage II)──
癌症向下侵襲到了陰道,但是仍未到達陰道的下1/3 (此稱為第二期上),或者往旁邊向兩側的子宮組織(parametrium) 侵犯,但尚未到達骨盆壁(此歸之為第二期下)。
D.第三期(stage III) ──
癌細胞往下侵襲到了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此稱為第三期上)或侵犯到了骨盆壁(此稱為第三期下)。
E.第四期(stage IV)───
癌症已超出生殖道。如侵犯到膀胱或直腸的黏膜則歸之為第四期上,如有骨盆腔外的遠端轉移,則歸之為第四期下。
子宮頸癌的篩檢
婦產科主任 楊正祥 2006/6/28
台灣地區婦女子宮頸癌的年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二十,約佔所有婦女癌症的百分之三十。死亡率則約為十萬分之七,佔因癌症致死婦女的 9%。比起美國的十萬分之十,算是發生率較高的地區。患病的年齡也逐漸降低,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患病的比例開始增多,五十歲到七十歲是發生最多的年齡。
有些學者提出一些病因的假說,諸如:早婚、結婚十年以上,與生活水準較低者,較易罹患子宮頸癌。因為精蟲有可能供給核酸給正在轉換的子宮頸柱狀─鱗狀上皮細胞,造成其染色體的不正常和誘發癌症的產生。因此年青的早婚婦女就有較大的可能罹患子宮頸癌。而因為生活水準較低者往往也較早婚,所以構成較高危險的族群。另外有學者認為是濾過性病毒引起子宮頸的發炎及細胞染色體的異常。還有最近最為人所接受的是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的感染。 在病態生理學方面,有學者提出:「子宮頸上皮細胞增生→子宮頸原位癌→侵襲癌」的發展過程。子宮頸癌病人細胞免疫力的缺損、自體免疫抗體與免疫球蛋白的變化、自然殺手細胞、子宮頸癌細胞的染色體研究、其它免疫組織化學的研究等等。在在都顯示出子宮頸癌的不可確定性,也唯有我們加強子宮頸病變的篩檢才能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子宮頸癌的臨床表徵
在最早期的子宮頸癌常常會出現水樣狀陰道分泌物,性交後出血或間歇性出血,這些早期症狀經常為病患所忽略,有些小的侵襲性子宮頸癌甚至沒有症狀。在停經後的婦女如果有這些出血的症狀,一般都較會引起注意而去求醫。
晚期的子宮頸癌除了陰道出血外,常會有腰痛或下肢痛的症狀,這主要是腫瘤侵犯到輸尿管、骨盆壁或坐骨神經所致。有的病人因淋巴轉移妨礙到淋巴液的循環,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的現象。末期的病人因腫瘤侵犯到泌尿系統或直腸,有的還會產生血尿和血便的現象。最後會因輸尿管阻塞而併發腎水腫、尿毒症。
子宮頸癌的檢查方法
1. 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在形成之前會有一段潛伏變化時期,稱為子宮頸癌前期,大部份的侵犯性子宮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慢慢演進而來的,一般需要五至十年以上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相當有效的偵測到這些異常的細胞, 所以如果能在此階段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得知有此一病變,則治癒率很高,而且治療方法也很簡單。傳統上的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單一次的敏感度只有60-70﹪,但是如果連續做3年,卻可以達90﹪以上。子宮頸抹片是一種女性生殖道的細胞學診斷,主要用於子宮頸癌的篩檢,利用木棒或小刷子從子宮頸和陰道頂端收集子宮頸所掉落的細胞加以檢查的一種方法。此法最早於一九四三年由Papanicolaou
& Traut所發表,如今它已成為防治子宮頸癌不可或缺的常規檢查。醫師藉由子宮頸抹片,可於病人罹患子宮頸癌前期病變時偵測出來,並加以適當的處理,此時的治癒率高達將近百分之百。
子宮頸抹片檢查有兩種取樣技術:一種是Exfoliative cytology,是從陰道後穹窿取樣,其好處是得到整個生殖道的細胞,缺點是細胞本身保存不易。另一種是Abrasive
cytology,是從外子宮頸及陰道表面括取細胞,其優點是比較容易檢查出子宮頸包括癌前症或癌症的情況,而缺點是需要有經驗的臨床醫師來操作。目前抹片取樣一般都建議用Abrasive
cytology的方法。採取檢體之前,應把子宮頸表面過於濃稠的分泌物,以棉球或棉棒沾生理食鹽水輕輕擦拭掉,只留少許分泌物即可。一般子宮頸抹片檢查,所使用之器具是艾耳式木抹板與子宮內頸刷子最普遍。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偽陰性結果常常是取樣不完全與判讀上的疏忽。利用刷子法(brush
method)以取得充分的剝離上皮細胞,比較能有較高的正確診斷率。
由於子宮頸癌的好發者和性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子宮頸炎和子宮頸糜爛皆有可能漸漸進行至癌症前期之變化,所以不只有年滿三十以上的婦女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每一個有過性行為的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檢查。
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4小時以內不可有性行為。在採取檢體前24小時不要灌洗陰道,不要使用任何陰道內之藥物及栓劑, 最好能於月經乾淨後2-3天或者月經前6-7天做抹片最恰當,如果在排卵前1-2天,會因為分泌物過多,而影響獲得適當之檢體。月經期間因經血量較多,會影響判讀,不宜做抹片。有嚴重子宮頸、陰道發炎時,應先治療,待治癒後再做抹片,以免因血球的增加而影響抹片之準確性。若有不正常出血情況出現時,更要做子宮頸抹片甚至進一步的檢查,因為這表示可能有某種病變正在進行中,不可以拖延。檢查完畢後,少數人會有幾天的血絲樣、咖啡色的分泌物,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只是收集子宮頸掉落的細胞進行檢查。所以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並不表子宮頸一定沒有病變,通常必須連續作3次抹片結果都是正常的,才能代表子宮頸發生病變的機會不高。
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的分級
1991年重新修定過的Bethesda System。其內容如下:
Bethesda System:抹片判讀結果
• 抹片品質:(1)良好 (2)尚可 (3)抹片難以判讀
• 抹片尚可或難以判讀之原因:
1. 抹片固定或保存不良
2. 細胞太少
3. 細胞太厚或血液太多
4. 沒有子宮內頸成份
5. 炎症細胞過多
6. 存在外來物(如潤滑劑)
7. 過多細胞溶解或自溶
8. 其他
• 可能的感染
1. Candida 念珠菌
2. Trichomonas 陰道滴蟲
3. Herpes 皰疹病毒
4. Human papilloma virus 人類乳突狀病毒
5. Chlamydiae 披衣菌
6. Others 其它
• 細胞病理診斷
NORMAL(WITHIN NORMAL LIMIT) 正常(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Normal ......................................................................................................................
(1)
Reactive changes: Inflammation, repair, radiation, and others ................................
(2)
Atrophy with inflammation .......................................................................................
(3)
AYPICAL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但意義未明者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
(4)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
(5)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灶
HPV-related changes .................................................................................................
(6)
Mild dysplasia (CIN 1) ..............................................................................................
(7)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灶
Moderate dysplasia (CIN 2) ......................................................................................
(8)
Severe dysplasia (CIN 3) ..........................................................................................
(9)
Carcinoma in situ (CIN 3) ........................................................................................
(10)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鱗狀細胞癌 ...............................................
(11)
ADENOCARCINOMA 腺癌 ................................................................................
(12)
NON-EPITHEIAL NEOPLASM 非上皮性贅瘤 .................................................
(13)
OTHERS 其它 .......................................................................................................
(14)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favor neoplasm ..................................................................
(15)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favor HSIL ........................................................................
(16)
Dysplasia, favor HSIL ..............................................................................................
(17)
在Bethesda系統中有關異常細胞的部份分為:
一、非典型鱗狀細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簡稱ASCUS)
二、低度表層鱗狀細胞病變
(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簡稱LGSIL)
三、高度表層鱗狀細胞病變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簡稱HGSIL)
由CIN I變成子宮癌侵犯性癌症的期間,一般而言是5到10年的時間。
由CIN I到CIN II約需6年,
CIN II到CIN III則需3年左右的時間,
CIN III轉變為子宮頸癌約需1年的時間。
2. 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
子宮頸癌形成的原因現今已知與人類乳狀突病毒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時,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症。現今已知至少有100種以上的乳狀突病毒,其中有三十五種乳狀突病毒已知與女性生殖器癌症的發生有關,其中最重要且常見的型態種類有HPV-16、18、31、33、35、52、58等。雖然這種病毒的感染一般為短暫性的,而且90%以上在三年內會消失,但是有些病人仍能有持續性的感染。而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時,有部分病人會因此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
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對於子宮頸癌的相關性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合併子宮頸抹片加上人類乳突狀病毒檢驗,則對於子宮頸癌或是子宮頸癌前期的偵測準確率可以提昇更高,這個結果顯示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檢查,確實可以提高子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在2003年三月,美國FDA藥物食品管理局同意開始子宮頸抹片加上人類乳突狀病毒檢驗的預防子宮頸癌篩檢的方法。
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採用人類乳突狀病毒的基因檢驗來做為全國婦女的子宮頸癌篩檢,包括英國、歐聯、美國等,台灣的國建局也已經開始著手評估其臨床的價值。
3. 陰道鏡檢查、子宮頸切片檢查 與 子宮頸圓錐狀(楔狀)切除術:
陰道鏡是在1924年由德國的Hinselmann氏所發明。在陰道鏡下,可以將子宮頸放大10到16倍。在看陰道鏡之前,將醋酸溶液塗抹在子宮頸上,洗去子宮頸黏液使視野更為清楚,然後再觀察其顏色的變化,白色上皮和不正常的血管增生情形等可疑病變處的變化,並增加切片取位的準確度。
陰道鏡合併子宮頸切片已成為評估子宮頸抹片異常的主要方法。在可疑的子宮頸抹片中,有高達70%的惡性病變率,因此對於有懷疑的子宮頸抹片,除了重覆抹片檢查外,必要時應做子宮頸切片檢查,以求進一步的正確診斷。
不正常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只是篩檢的功用,子宮頸癌的確定診斷仍有賴於切片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有懷疑的子宮頸抹片也應該做子宮頸切片檢查來確定。但是切片採取位置的準確與否往往會影響診斷的正確性,因此對於肉眼分不出的癌前期與初期癌的變化,可以併用陰道鏡的檢查,在陰道鏡的直視下做組織切片才能達到效果。
陰道鏡檢查對於少部分生長於子宮內頸的子宮頸癌及顯微侵犯性的子宮頸癌的診斷有時候不易檢查出來,此時就需要以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來正確地評估病灶的最大深度和範圍。
結論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30歲以上或已有性行為的女性,均應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骨盆腔內診。1995年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有一項以上危險因子的婦女(包括:愛滋病毒或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過去有子宮頸表皮化生不良、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會陰癌者、本人或其配偶性對象複雜者),強烈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抹片。65歲以上仍需繼續抹片。台灣目前仍然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國家之一,有過性行為的婦女,無論有無危險因子,均應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在早期時不容易有症狀,當臨床上有陰道出血或不正常的分泌物時,常常已經是侵襲性的子宮頸癌了。所以子宮頸癌的早期診斷,主要端賴於子宮頸抹片的篩檢。
傳統上的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單一次的敏感度只有60-70﹪,但是如果連續作3年,準確率卻可以達到90﹪以上,所以我們還是要呼籲婦女朋友們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有問題,只要和醫師合作,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防治子宮頸癌的最佳方式。子宮頸抹片檢查不同於切片檢查,是最方便最簡單的檢查。防治子宮頸癌最大的障礙在於沒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希望婦女朋友們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一個簡單的檢查花不了幾分鐘,
但是卻可以決定您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