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交易 突破盤整格局
|
|
|
僅瞭解選擇權操作的基本概念,但卻無法跳脫傳統交易的單純看漲或看跌、也未能進一步運用多樣化的策略來因應其餘盤勢,則可謂是漠視了選擇權商品最大的特色,也忽略了其交易利基。除此之外,投資人亦時常陷入行情觀與策略操作無法互相配合的窘境,若無法精準地使用選擇權協助交易決策形成,將會錯置持有部位於風險之中。
如何在既有的行情觀下挑出最適宜的交易策略,並在風險控管下有效地提升獲利與勝率,才是選擇權最為迷人之處。投資人是否曾在心中盤算著如何因應當前短線熾烈的空頭氣氛,但卻又掙扎地認為中線行情可能進入區間盤整?或是認為短線指數可能因消息面影響而大幅波動,但卻也判斷中線指數應逐漸沉澱?
單純地採用期貨策略似乎無法完全符合上述複雜的交易需求,此時若能靈活地運用選擇權策略,便能輕鬆地告別踟躕不前的窘態並邁向穩定獲利。以下將各舉一例,說明如何利用策略交易來因應盤局及突破整理。
一、因應盤整局面之好幫手─買進鷹式策略
綜觀台股歷年來的指數變化,可發現約有七成的時間是處於盤整期,只有三成的時間具有明顯地上漲或下跌的趨勢,也就是說,投資人與時間價值耗損的對抗多是處於劣勢的。即便聰明的投資人在面對詭譎「不」變的行情時,懂得選用賣出勒式來賺取時間價值,但以下要介紹是更佳的選擇─「買進鷹式價差」策略。
所謂的「買進鷹式價差策略」是指利用兩組多空方向相反的價差策略,組合成「改良後的賣出勒式」。此時原本賣出勒式的策略仍然被保留,但卻多了買進勒式策略來鎖住行情大幅度變動的風險。若結算前的行情波動不大,則採行此買進鷹式價差策略將可獲得穩定的報酬。
倘若投資人認為大盤在近期於6,100點至5,800點間進行狹幅盤整的機率極高,但卻又擔心大盤有向單方向噴出的可能性,故採行風險有限的買進鷹式價差策略如下:
買進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200點的買權,支付了15點權利金,
賣出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100點的買權,收取了20點權利金;
賣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5,800點的賣權,收取了100點權利金,
買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5,700點的賣權,支付了55點權利金。
仔細分析此項交易可發現:建構此策略的所需資金是一組多頭價差與一組空頭價差的權利金支出,總計10,000元(2 x100 x50=10,000)。假設5月份契約到期時,指數的確停留在6,100點與5,800點之間,則投資人可以得到最大獲利2,500元((100+20-15-55)
x50=2,500)。必須強調的是採行此策略的好處在於─即使契約到期時,指數崩盤至5,200點,投資人的最大損失也已控管在2,500元((100-(100+20-15-55))x
50=2,500),並不會因對行情的看法有所錯誤而不斷擴大。
二、有效面對突破後停滯的工具─多空雙贏策略
當投資人困惑於未來盤勢的發展方向時,可改採選擇權策略交易來「將想法轉化成投資方法」,進而從中獲取利潤。以往投資人會採用大漲或大跌皆能獲利的「買進跨式策略」來因應捉摸不定的盤勢,以下將介紹更具技巧性的「多空雙贏策略」,讓投資人能輕鬆使用「不必做對方向就能獲利」的選擇權操盤法。
投資人可先建構前述「買進鷹式價差組合」,再添加一組以其次低履約價及次高履約價所組成的「賣出勒式」策略,即可完成「多空雙贏」策略。此時無論盤勢是漲或跌,只要行情確實往某一方向變動,投資人都能以此策略獲得可觀的利潤。此策略所關心的焦點並不是大盤的方向,而是建立部位之後的價位移動,它的特色便在於─不見得要做對方向也能獲利。
倘若目前大盤在6,000點附近盤旋,而投資人認為大盤在近期行情將有大幅變動的可能,但卻無法預測究竟是漲或是跌,故採行多空雙贏策略如下:
買進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000點的買權,支付了20點權利金,
賣出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200點的買權,收取了15點權利金;
買進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000點的賣權,支付了210點權利金,
賣出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5,800點的賣權,收取了100點權利金;
賣出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6,200點的買權,收取了15點權利金,
賣出5月份到期而履約價為5,800點的賣權,收取了100點權利金。
仔細分析此項交易可發現:投資人建構此策略的所需資金是「買進鷹式價差」策略的權利金支出,共20,000元(2200x50=20,000);再加上「賣出勒式」保證金約25,000元,總計45,000元。假設3月份契約到期時,指數的確往6,200點或5,800點移動,則投資人的多空雙贏策略將可獲利。
無論是使用何種策略交易,風險管控都仍是投資人最為重要的課題。但若能精準地使用選擇權來協助交易決策,將可避免錯置部位於風險之中,且能將您對行情的看法確切地轉為投資策略,協助交易獲利,而這也正是選擇權最大的優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