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平倉量解讀策略
|
|
|
就選擇權而言,由於買權與賣權均分別具有買方與賣方,因此在行情研判上將可衍生出更複雜的交易邏輯,就買權市場而言,買方是預期行情將於短時間內大幅度上漲,而賣方則是預期「不漲」,因此對於買權市場而言,行情的主軸在於上檔「壓力」的突破與否。
舉一個例子,對於買進6,100點買權的交易者,押注的是行情必定會跨越6,100點;對於賣方,則是認定了6,100點的壓力不易越過。
另外,選擇權與期貨同樣具有到期結算的特性,因此,在市場開始建立新月份合約的初期,未平倉量的解讀需更為謹慎,由於波段操作的多空雙方此時可能仍舊以前一合約月份為主要的交易標的,一直要到結算日的前兩天,換倉的動作才會較為明顯;但短線操作或當沖為主的投機客,則仍是以原合約為主,所以,目前縱使到最後交易日當天,原合約的成交量仍是大於新合約的交易量,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此時的時間價值最低,投資人如以買方的價平合約操作,獲利的報酬幾乎可與期貨同步,而最大風險卻僅止於支付的權利金,可將其當作停損點。
由於選擇權有買方與賣方的存在,因此,解讀上各不相同,但選擇權的未平倉量應以賣方的角度分析較為適宜,主要的原因在於,擁有大部位資金的法人或中實戶,其選擇權獲利的原則多來自於賺取時間價值,因此,對行情的看法則較為保守,賣出買權看不漲,賣出賣權看不跌。
未平倉所代表的意義,即為投資人預期結算前可能無法突破的壓力或跌破的支撐區,因此可藉由未平倉的量大區判斷上方壓力與下方支撐的區間,屬於中線或波段上的行情分析。
研判與使用方式:
1.觀察買權、賣權量大位置點及其變動位移情形:
由於選擇權近月的履約價以100點為一個區間,若當日指數出現百點以上的大行情,但最大量的履約價並未改變,或上下一檔履約價的未平倉量沒有同步或同幅度增減,則可視為區間盤整。另外,若最大量的履約價同步位移,或上下一檔履約價的未平倉量明顯同步或同幅度增減,則代表趨勢的方向形成;反之,若最大量履約價或上下一檔履約價的未平倉量反向變動,則代表趨勢的方向轉變。
2.未平倉量區間堆積與位移情形:
使用與觀察判斷方式同上。
3. 未平倉量的Put/Call_Ratio(賣權/買權比值):
用中文表達即「用Put的未平倉量除以Call的未平倉量之比例」,在未平倉量的Put/Call_Ratio方面,若未平倉量的Put/Call_Ratio比值越大或大於1,表示下方看不跌的投資人大於上方看不漲的投資人,市場偏多的氣氛較濃;反之,則市場較為偏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