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選擇權未平倉量與隱含波動率看出市場多空的端倪

 

 
  「選擇權未平倉量」是指只要是新倉進場,無論是買權或賣權,也不管
是買進或賣出, 皆稱作未平倉量。亦即買進選擇權而由買方持有,或賣出選擇權
而被買方所持有,都是屬於選擇權的未平倉部位。
而選擇權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就是在於投資人不僅可以像期貨市場那樣
對多空方向做出判斷, 更可以就盤勢多空的程度來作出其相對應的操作策
略, 而這也正是期貨與股票市場所難望其項背之處。正因為如此, 我們不
難發現, 投資人之所以會新倉進場, 則一定是該投資人對大盤走勢的多空
方向與程度已有一定的看法, 才會作進場佈局的動作。由此可知, 不論是
作多還是作空, 這都將挹注新增的能量到選擇權的市場當中。換句話說,
投資人新倉佈局的部位愈多, 則其未平倉量也就愈大, 整個選擇權市場中
所增加的能量當然就愈高。因此, 選擇權的未平倉量亦可以視為市場所累
積的能量指標之一。
盤勢上漲, 選擇權未平倉量放大
因此,由上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若是今盤勢上漲,選擇權買權的未平倉
量又放大, 可知不外乎就是買進買權以及賣出買權的進場佈局, 其中就買
進買權增加的角度來看, 則我們當然可以判定是投資人對後勢的看好才會
買進買權, 所以多頭氣勢較強。
而若是以賣出買權提高的面向去想,則不妨可以推測投資人是認為上檔
有壓力, 使得漲勢可能出現停滯而有些漲不上去的味道, 因而賣出買權,
所以多頭氣勢較弱。但無論如何, 似乎都還不致於去有強烈作空的理由,
因此盤勢上漲,買權的未平倉量放大,我們就比較可以站在多頭的這一方。
若是今盤勢上漲,但選擇權賣權的未平倉量放大,則當然就是買進賣權
以及賣出賣權的新倉佈局, 其中就買進賣權增加而言, 則我們可以判定投
資人認為盤勢非但漲不上去, 甚至還有反轉向下的可能, 因此進行逢高避
險的動作, 表示空頭的氣勢轉強。
至於賣出賣權的數量提高,則可能認為盤勢上漲後回跌的機率不大,所
以才會不看跌地賣出賣權坐收權利金, 則仍是屬於較為偏多的思維。因此
盤勢走揚, 賣權的未平倉量放大, 我們就要留意多頭氣勢是否有轉弱的跡
象。
盤勢下跌, 選擇權未平倉量放大
但是若今盤勢下跌,選擇權賣權的未平倉量放大,則代表買進賣權以及
賣出賣權的新倉進場, 其中以買進賣權增加來說, 則我們即可推知投資人
是認為後勢將會持續走跌, 因此空頭氣勢較強。
而從賣出賣權提高的觀點來看,則不難想像投資人認為下檔有支撐,跌
勢可能受阻而有看不跌的意思, 空頭氣勢較弱。但不管怎樣, 此時都還感
受不到目前需要積極作多的氣氛, 因此盤勢下跌, 賣權的未平倉量放大,
我們選擇空方的這一邊似乎勝算較大。
而如果今盤勢下跌,選擇權買權的未平倉量放大,亦即表示買進買權以
及賣出買權的進場佈局, 其中就買進買權增加而言, 則我們大致上可以判
斷投資人逢低承接的意圖轉明, 盤勢似乎漸露觸底反彈的曙光, 因此多頭
的氣勢轉強。
至於賣出買權的數量提高,則是可能認為盤勢下跌後也反彈無望,所以
才會不看漲地賣出買權坐收權利金, 則仍是屬於較為偏空的作為。因此盤
勢下跌,買權的未平倉量放大,我們即應注意空頭氣勢是否有轉弱的跡象。

1. 盤勢上漲
a.買權未平倉量放大
買進買權增加: 看好後勢 多頭氣勢強勁
賣出買權增加: 上檔有壓 多頭氣勢受阻
b.賣權未平倉量放大
買進賣權增加: 逢高避險 空頭氣勢轉強
賣出賣權增加: 回跌不易 偏多思維延續
*尚須配合隱含波動率作更精確地多空研判

2. 盤勢下跌
a.賣權未平倉量放大
買進賣權增加: 後勢走跌 空頭氣勢強勁
賣出賣權增加: 下檔有撐 空頭氣勢受阻
b.買權未平倉量放大
買進買權增加: 逢低承接 多頭氣勢轉強
賣出買權增加: 反彈無望 偏空思維延續
*尚須配合隱含波動率作更精確地多空研判

選擇權隱含波動率的意義

「選擇權隱含波動率」這個名詞,一般投資人可能覺得很深奧難懂,因為影響選擇權價格的因素共有六大項,分別是:(1)標的物目前的價格、(2)履約或執行價格、(3)距離到期日還剩下的天數、(4)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5)無風險利率與(6)殖利率,而其中「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即可說是「隱含波動率」的前身。所以,將上述六大因素帶入到Black-Scholes 模型的公式中,可以求出選擇權的價格;同理,若將選擇權實際成交的價格、標的物現在的市價、選擇權的履約價格、距離到期日的天數、無風險利率與殖利率帶進Black-Scholes的公式中,則同樣可以反推出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而此波動率即為「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
既然「選擇權隱含波動率」是經由Black-Scholes定價模型,藉著複雜的計算所推導出來市場對現貨價格預期波動的比率,一般投資人畢竟不是在作學術研究,所以也就大可不必去實地推導這個隱含波動率的數值,而是應該只要大致知道其所推導的過程即堪稱足夠,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運用。
選擇權隱含波動率與選擇權價格的關係
而由於標的物價格的波動愈大,則選擇權愈有價值,那麼選擇權的價格就自然愈貴,所以選擇權的價格與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即呈現正向變動的關係,而隱含波動率又是實際價格所推算出的標的物價格波動率,故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單而明確的結論:那就是「選擇權隱含波動率」與「選擇權價格」兩者同方向變動,亦即就是若選擇權某序列的隱含波動率上升,則該序列的選擇權價格自然就隨之上升。
因為每個序列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都不盡相同,有的序列隱含波動率上升,有的序列則下跌,因此我們必須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序列才會較具參考的價值,那至於怎樣才算是「比較有代表性」呢?一般而言,應是選取成交量相對較大的幾個序列作為代表,我們可將其稱之為「主要序列」。
若我們觀察到當日買權的主要序列都上漲時,我們要如何來加以判斷其多空的力道呢?其實買權的隱含波動率上漲,依照上述的結論,表示買權的價格也走揚,此時我們再借助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原理來解釋:產品價格之所以上升,乃是因為大家對該產品的需求提高所導致,因此當投資人對買權的需求增加時,則自然買權的價格就會上揚。
那麼投資人為什麼又會對買權的需求提高呢?當然就是因為看好後勢,預期未來指數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才會如此。因而在此又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結論,那就是:買權主要序列的隱含波動率都上漲,可知投資人買進買權的意願相對較高,代表多數人對於大盤的走勢是給予較為正面的期待,因此市場上多方的力道當然就相對較強。同理,買權主要序列的隱含波動率都下跌時,可知投資人比較傾向賣出買權的操作,表示多數人對於大盤上檔壓力的疑慮仍未消除而不看漲後勢,所以市場上多方的氣勢已經轉弱。
另一方面,若是賣權主要序列的隱含波動率都上漲時,可知投資人進行買進賣權的動作相對較為積極,表示多數人對於後勢並不看好而有下跌的可能,因此市場上空方的力道明顯較強。而若是賣權主要序列的隱含波動率都下滑時,可知投資人操作賣出賣權策略的比重相對較高,表示多數人認為大盤下檔支撐的力道似乎仍強而不看跌後勢,所以市場中空方的氣勢應該已經受挫。
歸納整理
買權主要序列隱含波動率上漲 看好後勢 多方力道較強
買權主要序列隱含波動率下跌 上檔有壓力 多方力道轉弱
賣權主要序列隱含波動率上漲 看空後勢 空方力道較強
賣權主要序列隱含波動率下跌 下檔有支撐 空方力道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