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毒血症 郭東明醫師
孕婦高血壓是產科常見的問題之一,約佔孕婦的百分之五。妊娠毒 血症只發生於懷孕時,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徵候:高血壓、蛋白尿以及水 腫;通常發生在懷孕 24 週以後。病情嚴重的孕婦,會產生頭痛、視力 模糊、上腹痛等症狀,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引起全身性痙攣、昏迷。 以往造成妊娠毒血症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以往認為是母親的免 疫系統排斥胎兒的機轉故障,導致血管窄縮血壓升高。目前認為妊娠毒 血症其實是一連串疾病衍生的過程。在疾病剛發生時,人體生理調節作 用呈現心輸出量增加和血管阻力降低。一旦疾病繼續惡化,最後終至心 輸出量降低、血液流注減少,血管收縮,這時的預後就很不好了。幸好 多數的子 前症都是處於疾病的〝初期〞,只要注意觀察治療,胎兒所 受的影響可以減至最低。一般輕微(病程初期)的妊娠毒血症,懷孕的 結果幾乎與正常血壓的孕婦相同。 妊娠毒血症的孕婦屬於高危險妊娠群,需要作仔細而規則的的產前 檢查,如果發現血壓太高、胎兒狀況不良、併有心管疾病或腎臟疾患及發病時懷孕週數小於 30,通常會有較差的懷孕結果。在母親方面,嚴重 的併發症包含腦出血、腎衰竭、肝衰竭、呼吸衰竭、播散性血管內凝血 等,如果產生肺水腫,死亡率可能達 10%;胎兒如週數不滿30週,死亡 率可以高於百分之五十甚至八十以上,妊娠毒血症孕婦的胎兒死亡主要 乃因早產及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引起。妊娠毒血症是一種持續進行的疾病,沒有方法使它的病情回頭,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終止懷孕、娩生胎 兒,一旦胎兒娩出,疾病就自然好轉,終至痊愈。不過適當的臥床休息 倒是可以緩慢或避免其繼續惡化下去;所以臥床休息是治療的重要部分 。如果情況嚴重,可能必須住院觀察,除了臥床休息,還可以經常測定 血壓及仔細評估胎兒的情況;如果高血壓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則需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 不論是休息或住院治療,都只是在爭取時間,目的在等待胎兒長大 成熟,一旦經評估胎兒可在子宮外存活,便可以催生了;偶而真正嚴重 的病例,還需要提前終止懷孕,以免危及母親的生命安全。妊娠毒血症 的孕婦待產時,應該有精密的儀器監測胎兒的狀況;同時也要完備的新 生兒加護病房設備及醫護人員,以求降低胎兒的死亡率。 妊娠毒血症的病人在生產後情況便會好轉,血壓會回到正常,一般 相信妊娠毒血症並不會增加以後罹患高血壓的危險。如果產後檢查時血 壓已經回復正常,那麼可以說與一般的產婦沒有兩樣,日後懷孕,再發生妊娠毒血症的機會也不高,但是如果產後檢查時血壓仍高,便要仔細 尋找原因,加以治療了。 總而言之,多數的妊娠毒血症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每次產前檢 查都要量血壓、測尿蛋白、量體重,以期及早發現妊娠毒血症並加以控 制病情,避免合併的發生。
妊娠高血壓 方惠芳
妊娠高血壓約佔懷孕中之百分之七,它對於孕婦和胎兒潛在危險性極大;故早期診斷,控制血壓,防止痙攣,與選擇適當的時機產出胎兒與胎盤,是我們應當瞭解與認識。
(一) 何謂妊娠高血壓:是指妊娠中血壓的收縮壓高於140或舒張壓高於90,或妊娠後期之血壓比早期收縮壓升高30或舒張壓升高15即是。不過血壓的確定需要至少二次間隔六小時以上的測量為準。若有高血壓外加水腫或蛋白尿,或二者則稱子癲前症。而子癇症又抽搐則稱之子癲症。
(二) 那些人較易發生呢?常見有初產婦,家族史,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已有高血壓或腎臟疾病,胎兒水腫等。
(三) 臨床會出現那些症狀呢?
因為主要病變是全身性血管攣縮,而血管攣縮的結果,血液減少,故臨床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全身水腫、會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胎兒生長遲滯或胎死腹中等。
(四) 如何預防與治療:預防勝過治療,一般會先控制飲食,勿吃太鹹之食物,再來控制血壓。一般臨床常見藥物為口服Aldomet或者Apresoline,對於住院的孕婦除了口服降血壓藥物之外,會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發生。不過血中鎂濃度必須維持一定治療水平,太低無效,太高又怕產生副作用,因此經常抽血以測鎂離子濃度,以及注意病人深部肌腱反射,呼吸速率,及排尿量,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至於生產方式,可採用自然生產,除非是骨盆胎頭不對稱或前胎剖腹生產,產程遲滯以及胎兒呼吸窘迫,才須剖腹生產。
由上可知妊娠高血壓是懷孕過程中一項危險疾病,所以大家應當有所警惕及認識,以預防它的發生。
妊娠引發性高血壓 何玉蓮
妊娠引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孕期高血壓性疾病,典型的症狀是: 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妊娠引發性高血壓較常出現在妊娠後半期,先 前血壓正常的婦女此時血壓上升至 140/90mmHg,另外一種定義是收縮壓 上升 30mmHg以上或舒張壓上升15mmHg以上。這種血壓的變化必須是測量 兩次以上均得同樣的結論,而且兩次間隔至少要六小時。妊娠引發性高血壓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它包括子 前症和子 症。子 前症意 味著這是一種若不加以控制,將會繼續進行的疾病,子 症的意思是「 全身痙攣」,常見於懷孕最後十週、分娩中或產後最初四十八小時。治 療妊娠引發性高血壓的唯一方法就是生下胎兒,但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仍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妊娠引發性高血壓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其所生下的嬰兒通常有 體重不足的傾向,這是由於母體血管的痙攣以及血容積減少導致胎兒缺 氧及營養不良,同時也可能造成必須提早分娩而產下早產兒的情形。 可能對母體與胎兒構成威脅:對母體的影響:嚴重的情況會使眼內 壓上升造成視網膜剝離,但會因血壓下降而慢慢恢復,另外會有中樞神 經系統的變化而產生頭痛及痙攣。持續性頭痛的部位通常是前額及枕骨 處,其原因是腦血管痙攣而引起的。 妊娠引發性高血壓的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高蛋白及含鈉低的 飲食,嚴重者必須住院接受藥物的控制。雖然痙攣在產後四十八小時內 仍可能發生,但其產後病情的改善是相當快速的。
飲食控制方法 資料提供/台北醫學院營養碩士 詹惠婷
忌食:
- 各種醃漬、滷製、醺製、罐製食品、加工或濃縮食品, 如:肉及豆類製火腿 、 香腸 、 滷味 、 豆腐乳 、 魚肉鬆 、 肉醬 、 魚罐頭製品 、 肉丸 、 魚丸。
- 主食類方面的油麵 、 麵線 、 速食麵。
- 蔬菜類方面的醃漬蔬菜 (如榨菜 、 酸菜 、 醬菜) 、 加鹽的冷凍蔬菜(如青豆仁) 、 加鹽的加工蔬菜汁及蔬菜罐頭。
- 水果類方面的乾果類 (如蜜餞 、 脫水水果) 、 加鹽的罐頭水果及加工果汁 。
- 零食方面如爆米花 、 洋芋片 、 運動飲料 、 乳烙等各式零嘴 。
- 烹調食物時須減少調味料的使用,所以鹽 、 醬油 、 味精 、 沙茶 、 辣椒醬 、 豆辦醬 、 蕃茄醬 、 奶油 、 雞精等,均需限量使用。可添加糖 、 白醋 、 酒 、 蔥 、 薑 、 蒜 、 肉桂 、 五香 、 花椒 、 香菜 、 檸檬汁等,使食物較可口。餐館都使用較多的鹽 、 味素等調味料,所以盡量避免在外用餐 。
多吃:
- 多喝牛奶,須控制熱量攝取者可選用脫酯奶;不能喝牛奶者可選用低乳糖牛奶或優酪乳。
- 豆類製品含鈣量高可多選用。
- 多食用含鈣量高的綠葉蔬菜,如甘藍菜或莧菜等。
- 吃肉時最好連軟骨一併吃;在煮排骨或其他帶骨肉類時,可添加些許醋,有利於將骨骼中的鈣質釋出。
有些醫師也會建議應攝食充分的蛋白質、限制脂肪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並且做好體重控制。
醫藥的治療:
如果胎兒成熟度夠,只要及早生產,通常就可以解除危機;但是若胎兒成熟度不夠,就必須採取支持性療法,使用預防癲癇發作及安胎藥物或降血壓藥物,最近有學者利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子癲前症的發生,或降低其嚴重度。
懷孕婦女的中風 原載長庚醫訊第二卷第六期 高危險妊娠專欄
懷孕期間的婦女發生腦血管意外的機會為二萬分之一,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少於三十五歲,在產後或懷孕六個月以前都會發生,而其病變或病理都和非懷孕的婦女相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由閉塞性腦動脈症引起,其他或腦靜脈血栓或缺血病變、蜘蛛網膜下出血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或不能言語,許多都是突然發作,但也有一些是先有四肢麻痺或感覺異常的現象,也有的是先全身抽搐,或意識改變、頭痛、視力模糊而後才發作。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具有潛在的病因如子癇前症合併高血壓,產褥敗血症等。
腦動脈閉塞
大多數發生於妊娠或產褥期的中風多是由腦動脈閉塞所引起,只有少數是由腦靜脈病變所致,在臨床上兩者的鑑別診斷很重要,前者開始時預後較好,後者多因血栓栓塞引起且有腦水腫現象,剛開始死亡率高,不過恢復後則不會有任何神經的後遺症。對腦動脈閉塞治療時應特別注意高血壓、代謝病、血液凝固病或心臟功能異常的現象,使用藥物治療腦水腫並使腦血流及側支循環增加,並且很快就要開始作復健及物理治療。
腦靜脈血栓
腦靜脈血栓症多發生於產後七 ~ 十四天之內,先有突發性的抽搐,或持續性的頭痛、昏迷,以後則是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或感覺障礙、言語困難或視力障礙,這些神經症狀的性質及程度決定患者的預後。發生率在印度報告高達千分之四•五,但在美國每一萬名產婦只有一名發生,凝固因子第七及第十的增加,低磷血、高脂血、血小板凝聚增加及纖維素分解減少都是導致靜脈血栓的因素。對這些患者治療方式較為保守,產褥期可使用抗凝血劑,並盡力減少腦水腫以及防止抽搐
。
蜘蛛網膜下出血
這種發生於孕婦的腦出血多是由於先天的腦血管瘤破裂所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三(佔產孕婦死因的百分之十二)。一般來說懷孕本身對腦動脈瘤是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但一旦發生破裂時,在有懷孕的婦女其危險性提高了 2 ∼ 3 倍,對胎兒本身存活方面卻不會有什麼問題。對 20 ∼ 25 歲年輕的孕婦,大多在妊娠第 15 ∼ 20 週發生,對 30 ∼ 35 歲之孕婦,多在妊娠第 30 ∼ 40 週才發生,絕少在產後發生。對腦出血的治療可使用藥物減少頭痛不適、控制抽搐及高血壓,收縮壓高達 200mmHg 者要降至 150mmHg ,正常血壓的也要使之保持在 100mmHg 左右,此外減少腦水腫,有小腦血腫時則需手術清除之;腦血管攝影若發現有動脈瘤,最好以手術結紮。生產方式而言,除非合併有動靜脈異常,怕再度腦出血以外均可以用陰道自然分娩。
總之在懷孕及產後的婦女也會有中風的機會,不管是什麼原因所致,產科醫師除了要迅速鑑別是否癲癇,頸動脈竇病、腦瘤或子癇發作等現象外,密切觀察生命徵象,並迅速會診神經內外科專家予以確切治療,才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