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生理變化及五花八門的懷孕症狀 鄭雅敏醫師
懷孕對每一位準媽媽都是生命中很特別的階段,身體在懷孕後的每一天都在改變,這些都正在證實新生命在體內孕育,但不免也會懷疑這是不是正常的現象,不舒服的時候怎麼辦,瞭解身體的變化能幫助妳更自在的渡過孕期。
陰道分泌物增多
- 穿棉質吸汗的內褲或使用衛生棉墊。
- 搔癢時,每天以清水沖洗即能減輕。
- 搔癢嚴重時,可能感染應求醫。
- 注意清潔,以每天淋浴為佳。
心口灼熱
- 少量多餐,避免過度進食,避免油膩、油炸、或刺激性食物。
- 可服用少量制酸劑。
- 飯後勿立刻躺下,最好採半坐臥姿勢。
便秘
- 藉由飲食調整、喝水、運動及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半就可以預防及治好便秘。
- 多吃高纖食物。
- 每天作幾分鐘運動。
- 每天至少喝 8杯水。
靜脈曲張
- 穿彈性襪、幫助血液回流。
- 久坐時應經常變換姿勢,並墊高雙腳,不要交叉雙腿。
- 久站時,每二小時應休息 15分鐘
-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
- 若為減輕外陰部靜脈曲張,可以躺臥,並用枕頭墊高臀部,以減輕不適。
痔瘡
- 坐下時放個軟墊或泡溫水澡可以減輕疼痛。
- 出血或嚴重疼痛時應就醫。
背痛
- 正確的姿勢 :站立時上身不宜過度後仰,雙肩稍向後自然下垂,頭抬直,臀部在下,腹部內縮。
- 適時作些前彎的動作,舒緩緊繃的背肌
- 利用托腹帶幫助腹部上提,維持平衡。
- 提重物或抱小孩時,維持身體平衡。
手指刺痛或麻木
- 因腰椎神經受擠壓所致,多休息可減輕,產後自然消失。
頻尿
應力性尿失禁
- 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引起尿液滲出,一般都是暫時性的,產後漸緩解。
- 孕期避免便秘需用力解便、不宜提重物。
孕吐 (害喜)
- 早晨醒來吃點麵包或餅乾,休息半小時再起床。
- 少量多餐,食物以乾性食物為宜,不能挨餓,最好二小時吃點東西。
- 避免刺激性的味道如油煙、魚腥味。
- 如體重明顯減低或小便有酮體出現時,應就醫。
皮膚發癢
- 因妊娠紋或體內膽鹽增高所致。
- 平日洗溫水澡不要用肥皂。
- 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抽筋
- 因鈣磷比例不平衡。
- 保持下肢溫暖。
- 不要過度疲勞。
- 攝取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排骨、小魚干 (補充鈣質)。
- 抽筋時下床,腳跟著地,或平躺時腳跟抵住牆壁。
- 嚴重時應就醫。
浮腫
- 因子宮壓迫下肢,懷孕末期可能引起腳背浮腫。
- 如果浮腫發生在踝關節以上、手指、眼瞼、或懷孕 34週以前任何部位水腫即屬異常。
- 處理方法。
- 避免久站久坐,多休息,並抬高腳可減輕腳浮腫。
- 飲食減少鹽份攝取。
- 異常應就醫。
頭暈
- 約有三分之一的孕婦會有頭暈的現象 (飽餐後或在空氣不佳的場所)強烈的陽光照射、過度疲勞、貧血、血糖太低都會引起頭暈。
- 避免長時間站立
- 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
- 改變姿勢要慢慢來。
- 一定要吃早餐。
- 頭暈時立即坐下避免跌倒。
- 檢查是否貧血。
- 適當休息,最好午睡片刻。
頭痛
- 縫紉、閱讀或看電視時間太長會引起眼睛吃力及輕微的頭痛,故應減少長時間使用眼力。
腹部疼痛
- 偶而輕微的疼痛是正常的,有厲害的疼痛可能是嚴重的徵象,立即請醫師診治。
貧血
- 增加含鐵質的食物,如蘋果、水梨、芭樂、葡萄。
- 高蛋白質飲食。
- 嚴重時可請醫師開補血藥物。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保持心情愉快。
- 同一姿勢勿維持過久,以免血流不好,刺激子宮收縮造成流產。
- 避免不當的腹壓增加。
- 避免滑倒。
- 避免舟車勞頓。
- 休閒生活、性生活溫和安全最重要。
- 藥物或菸酒要避免。
- 勿曝露在幅射線或高壓電波。
若有異常徵象應速求醫或住院治療
- 嘔吐不止、皮膚發黃發燒、畏寒、全身浮腫、尿量減少、陰道出血胎兒不動、破水、嚴重且持續性的頭痛、心跳過快或氣喘體重突然增加。
孕期衛生保健 媽媽教室
1.飲食
懷孕期間胎兒的營養是直接從母體攝取來的,如果母體營養不良則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均會受影響,避免吃太鹹及刺激性食物,懷孕末期體重若增加太快亦應減少澱粉類、糖類食物之攝取。
2.衣飾
衣服以寬鬆、舒適、美觀大方為原則。穿戴合適之胸罩可支持及保護乳房。穿合腳的低跟鞋,以減輕疲勞及避免危險。
3.運動
適度的運動如戶外散步,輕鬆的家務事均以不過分疲勞為原則,不攀高舉重物,不做激烈的運動懷孕末期不作長途旅行。
4.睡眠與休息
懷孕期間較易疲勞,每天八小時的睡眠要充足,白天最好能午睡片刻。避免長時間站立與步行,休息或睡前可抬高雙腳以促進下肢血液之回流減少腫脹。懷孕末期睡姿宜採側臥,可於腹下墊一枕頭減少腹部的重感。
5.排泄
每天定期排便一次,宜多喝開水,多吃蔬菜以防止便秘。懷孕初期及末期因膀胱受子宮及胎兒壓迫,致小便次數增加,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不必憂慮。
6.沐浴
懷孕期間身體代謝率增加,較容易出汗,所以每天應至少沐浴一次,保持皮膚清潔。沐浴時,水要溫和,並注意安全,避免滑倒。孕期不宜盆浴、
7.乳房護理
若妳決定哺餵母奶,請於六個月開始,每天做乳房護理,預防乳頭破裂而導致發炎,並可矯正乳頭凹陷。
8.口腔衛生
懷孕初期應請牙科醫師把蛀牙修補好,若須拔牙最好同時請教產科及牙科醫師,以便獲得合理及安全的診治。牙齒整型等複雜的口腔治療不宜安排在懷孕期間,因勢必影響孕婦正常的飲食。懷孕期間,口腔內酸性唾液增加,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且同時須攝取足夠量的鈣質。
9.不亂服成藥
懷孕期間,尤其是前三個月,如有感冒或身體不適,絕對不隨意服用成藥,或照射 x光,若有需要請隨時請教產科醫師。
孕期生活守則
懷孕使婦女在身體及心理上產生非比尋常的變化,甚至生活步調也深受影響,因此,生活照顧也應與一般情況有所不同。
● 孕期不適症狀及處理
噁心、嘔吐 —
1.預防晨吐,可在起床前吃土司,喝冰或熱飲料(溫食易引起噁心)。
2.避免空腹,少量多餐。
3.避免油膩、刺激、味重、太甜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安排適當休閒娛樂。
乳部增大與腫脹 —
1.使用適當的乳罩,支托及保護。
2.懷孕六個月後,確實做好乳房護理。
流涎過多 —
1.不須作任何醫療性的治療。
2.注意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頻尿 — 勿故意減少水份攝取,及憋尿,並注意有無泌尿系統感染。
便秘、痔瘡 —
1.注意水份攝取,及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2.維持定期排便習慣,排便時勿用力過猛。
3.避免長時間站立。
陰道分泌物增加 —
1.穿棉質內褲,使用小棉墊常保乾爽。
2.分泌物顏色、味道改變、或發生癢痛時,須就醫治療。
靜脈瘤 —
1.避免長期站立,適當使用彈性襪。
2.抬高腿部,或由下往上輕輕按摩,促進血液回流。
3.有家族傾向者,懷孕初期即需預防。
● 懷孕中的生活保健
口腔照顧 — 懷孕時母體牙齒所含鈣質被吸收作為胎兒骨骼組織之用,故必須多攝取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小魚。又因孕婦內分泌改變,牙齦增厚、並有壓痛、刷牙出血、加上噁心、嘔吐、使孕婦疏於口腔衛生,建議每次用餐後,都能刷牙或漱口,並定期檢查牙齒,以保口腔健康。
家事安排 — 懷孕並非生病,可依平常習慣做家事,但避免上下搬動重物,長久站立,或蹲著擦地、洗衣等壓迫腹部使用腰力的工作,並應避免過度勞累。
沐浴 — 每日進行,以保持清潔,以蓮蓬頭淋浴為佳。
衣著 — 內、外衣及鞋子的尺寸要隨懷孕月數調整。以寬鬆舒適、容易吸汗、清爽明快為主,鞋跟約 2∼3公分,鞋底需防滑。
旅行 — 初期,後期都不適合安排。長程旅行最好乘坐飛機,減輕行李,到目的地後先行休息,以保持體力。
藥物及注射 — 懷孕時並非完全不能吃藥,反而有時一定需要藥物治療,才能確保胎兒健康。不過一定要經醫師指示才能服藥。懷孕時不宜任何預防接種,為避免傳染,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接觸病人。
休息與運動 — 懷孕初、後期易累,需要有充分休息。適當的運動可促進食慾及增加血循環,對孕婦也是必需的。
心理調適 — 懷孕令準父母們興奮,卻也帶來不安的情緒,所以擁有家人良好溝通與支持,才能做好心理調適。
頭暈與貧血 —
1.避免長時間站立,沐浴及突然改變姿勢。
2.攝取高鐵質食物或以含鐵質之維他命製劑補充。
腰背痛 —
1.保持正確姿勢,尤其背部垂直。
2.鞋子的大小、高度合宜。
3.利用產前運動減輕腰背疼痛。
水腫 —
1.避免長時間站立,盡可能抬高足部休息。
2.勿攝食過多的鹽分。
下腹部抽痛 — 穿著托腹帶。
腿部抽筋 —
1.選擇富含鈣質食物如小魚、牛奶(每日500㏄)。
2.夜間睡覺時注意下肢保暖。
皮膚改變 — 大部分是全身性,也有局部的,產後會漸漸消退,無特別改善的方法。
性生活 — 懷孕期間仍可維持正常性生活,但如有流產或早產之慮的孕婦,宜在初期即最後一個月減少,甚至停止性生活。
照顧孕婦,不再只是準媽媽自己份內的工作,亞培公司邀請準爸爸們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與準媽媽一起攜手走過二百八十天。
(台灣亞培大藥廠提供)
懷孕中末期應注意事項 媽媽教室
胃灼熱感
1.原因:
● 擴大的子宮使得胃部上移,造成酸性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
● 體內荷爾蒙改變,使胃腸蠕動減少,且食道與胃相接處的肌肉便鬆弛,酸性胃內容物易反流。
2.處理方法:
● 少量多餐。
● 避免進食過量。
● 避免油膩與油炸食物。
● 進食後不要馬上躺下,宜採半坐臥式。
● 嚴重時求醫診治。
靜脈曲張
1.原因:
● 由於子宮增大而增加下肢靜脈充血。
● 遺傳因素。
● 年齡較大,體重增加太多。
● 胎兒過重或多胎妊娠。
2.處理方法:
● 多休息,常抬高下肢。
● 穿彈性襪。
● 避免在膝部交疊雙腿,久站、久坐或長時間步行。
● 不要穿緊身衣。
● 外陰部靜脈曲張者,躺臥時用枕頭墊高臀部。
● 鬆弛衣服,躺於床上,將腿伸直於牆上,臀部與足跟靠牆或直角每日數次,每次二至三分鐘。
便秘、腹脹
1.原因:
● 體內荷爾蒙之影響,造成腸蠕動減緩。
● 增大的子宮壓迫直腸。
● 含纖維食物或液體攝取減少。
● 缺乏運動。
2.處理方法:
● 增加液體攝取,多吃富含纖維之食物。
● 適度運動。
● 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 避免易產氣食物,如:豆類、油炸食物。
● 可依醫師處方使用軟便劑。
痔瘡
1.原因:
● 便秘引起。
● 增大的子宮對直腸靜脈造成壓力。
2.處理方法:
● 多吃富含纖維之食物有促使大便順暢及預防便秘之效。
●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 依醫師指示,局部藥膏或溫水坐浴。
足踝水腫
1.原因:
●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 受荷爾蒙影響而使體內鈉的濃度升高及水滯留。
● 因子宮壓力,下肢循環性充血,靜脈血回流困難。
2.處理方法:
● 儘可能抬高足部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 當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時,則常做腳的背屈運動。
● 避免穿著縮緊的褲帶及長統襪。
● 限制鹽分的攝取可減少水腫的發生。
腰痠背痛
1.原因:
● 子宮擴大,使得腰薦椎的曲度增加。
● 荷爾蒙的變化,使得體內關節軟骨軟化。
● 疲倦。
● 不良的姿勢。
2.處理方法:
● 保持正確的姿勢,且不宜久坐、久站。
● 避免穿高跟鞋。
● 避免舉重物。
● 避免疲勞。
● 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作產前運動。
● 必要時可用托腹帶。
小腿痙攣
1.原因:
● 體內鈣磷比例不平衡。
● 子宮增大對神經的壓迫增加。
● 疲倦。
● 下肢血液循環不好。
● 躡腳尖。
2.處理方法:
● 抬高下肢、按摩、保持溫暖、熱敷。
● 攝取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排骨、小魚乾。
● 避免用足尖走路,最好以腳跟著地來步行。
● 抽筋時,下床腳跟著地或平躺,伸直痙攣的腳,將足部往腳背彎曲。
手部的不適
1.原因:
● 雙肩下垂,引起臂部神經叢拉張。
● 手腕部之肌膜、肌腱以及結締組織因懷孕引起之變形。
2.處理方法:
● 正確的姿勢。
● 提高手臂或夾板固定。
● 必要時請就醫。
呼吸短促
1.原因:擴大的子宮壓迫橫膈,使得肺活量減少。
2.處理方法:
● 站或坐時,姿勢應正確。
● 在夜晚若發生呼吸短促,則用枕頭墊高,採半坐臥式。
孕期便秘知多少 徐振傑 醫師
「一人吃,兩人補」,很多準媽媽們常以為懷孕期間為了要滿足胎兒成長所須的營養,便肆無忌憚的吃,往往一不小心,就變成「一人吃了兩人份」。再加上大腹便便的不方便活動及由於懷孕期間所引發的荷爾蒙分泌變化,很多不舒服的症狀便應運而生,而便祕就是其中之一。
在台灣地區,將近有 50%的孕婦有便秘的困擾。由於社會型態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孕婦同時身兼職業婦女的角色,為因應工作的需要,久坐不動便成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型態,如此一來,腸道蠕動容易變慢,下腹部的血液循環也變差了。隨著肚子逐漸變大,腹部的壓力越來越重,準媽媽們也就更不方便運動了。無獨有偶,懷孕的婦女由於黃體激素分泌增加,使得腸胃蠕動減慢、張力變小。這兩項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孕婦經常容易造成便祕、腹部不適或進一步演變成痔瘡的危險!所以孕婦除了注意營養的補充及多吃綠色蔬菜等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之外,也應有適當的運動。
那麼,要如何吃才能同時照顧好胎兒及媽媽呢 ? 以下幾點應特別注意:
1.蛋白質:生肌造肉的基本材料,此時對胎兒是非常重要的。適量且高品質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胎兒的生長,並減少準媽媽腎臟的負擔,因為其負起排瀉2人份廢物的責任。
2.脂肪:脂肪攝取應適量。組成的部分應著重於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的含量及比例,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母體合成足夠的DHA,供胎兒腦部及視覺系統的發展。而透過母體自行合成的DHA,最能發揮其完善的效果。
3.膳食纖維:適量膳食纖維的補充,能避免便泌的發生,對孕婦尤其重要,可由蔬菜、水果及其他營養品中獲得。選擇綠色蔬菜尤其重要,因為其不只能提供膳食纖維,亦為葉酸的主要來源之一。
4.PB益菌生(Prebio 1):由於腸道蠕動減緩,若再加上纖維攝取太少、肉類攝取過多,便容易造成腸道菌的組成失衡,導致腸道壞菌增生,進而產生不利健康的因子,進入血液循環。因此如何幫助孕婦維持腸道菌叢健康,便成為重要的課題。此時,足量的膳食纖維配上PB益菌生,便可達成這樣的效果。
5.維生素:在懷孕的階段,為幫助胎兒的發育,各種維生素的需求增加,所以孕婦應廣泛攝取各種維生素。特別要提醒的是維生素B12及葉酸的補充,因為其對貧血的預防皆很重要。不但如此,葉酸的缺乏易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異常,故應多攝取廣泛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的天然葉酸;維生素B12則富含於奶、蛋及肉類食物。
6.礦物質:除了眾所周知的鈣、鐵之外,對於微量元素例如:鋅、碘、錳、硒等的補充,近來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微量元素的補充,可幫助胎兒智力及免疫系統的發展。至於鈣質,除了乳類營養品之外,亦可由小魚、小魚乾及大骨熬湯中獲得豐富的鈣質含量;鐵質的部分,則廣泛存在於深紅色肉類或豬肝等。
懷孕期間由於內分泌的改變,準媽媽需要更多的膳食纖維及 PB益菌生的補充,以避免便祕的發生。建議您一天補充35-40克的膳食纖維。下面的食譜,不只照顧您的各類營養更提供您足夠的膳食纖維:
● 早餐
含纖維及 PB益菌生營養品 (例如: 雀巢佳膳PB益菌生含纖維營養品) 1杯
土司 (加果醬、起士或肉鬆等) 2片
● 午餐
胚芽米飯 1碗
香煎豬排 (豬肉1兩半) 1份
牛肉炒青椒 (牛肉半兩、青椒及胡蘿蔔適量) 1碟
蒜香炒豆苗 (豆苗100克) 1碟
莧菜吻魚湯 (吻魚10克、豆腐及莧菜適量) 1碗
芭樂 半個
● 點心
含纖維及 PB益菌生營養品 (例如: 雀巢佳膳PB益菌生含纖維營養品) 1杯
● 晚餐
胚芽米飯 1碗
烤魚 (魚2兩,約一個手掌大) 1份
炒四寶 (豬絞肉半兩、玉米、豌豆、紅蘿蔔適量) 1碟
炒菠菜 (菠菜100克) 1碟
燉蘿蔔排骨湯 1碗
柳丁 1個
● 宵夜
含纖維及 PB益菌生營養品 (例如: 雀巢佳膳PB益菌生含纖維營養品) 1杯
(如果早睡可以略去)
懷孕一定會有妊娠紋嗎? 謝景璋醫師
顧名思義,所謂的妊娠紋,是因妊娠而產生的皮膚紋跡,讓別人 一看就知道。事實上,這些妊娠紋,在懷孕過程中,並不是最早發生 的,不能當作懷孕的診斷,只能算是妊娠的記號罷了。這種記號,往 往也不因生產後而消失,幸好部位都在衣服蓋住的地方,除非先生或 產科醫師,別人是無法一窺其究的。 妊娠紋並非每一位孕婦都會有,也並不是每一位孕婦都一樣,分 佈的範圍也因人而異。大約有七至九成的孕婦於首次懷孕時,會出現 妊娠紋;當然,如果懷孕未達一定程度(超過四、五月以上),就不 會形成。有些人是往往七、八個月,甚至九月,才生成妊娠紋。 妊娠紋的部位 至於形成的部位,是以腹部為最多,因為腹圍在妊娠期間,膨脹 的比率最大,其他較常見的地方,包括有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及臀 部。這些地方,乃因組織伸張程度較大而造成妊娠紋。妊娠紋的範圍 ,有大有小,大到上是以肚臍為中心,形成多環形分佈。小則只有腹 部外側或大腿幾條而已,大則整個腹部及下胸部皆有。 妊娠紋的起因 妊娠紋因何而起?我們知道懷孕後,真皮層中的膠原及多糖粘膠 原增加,並提高此處吸水的能力,一旦吸收水份後,加上肚皮的伸張 度,造成纖維的斷裂,而導致妊娠紋,而皮下脂肪及皮下水腫的對比 ,使得紋跡更加明顯。 為什麼妊娠紋有些人有,有些人為什麼沒有?主要視懷孕中「體 態的改變」,是大是小。雖然同樣是生下三千公克的寶寶,可是孕婦 的體態,卻不見得一樣。另外還得看懷孕前的身材而定。 台灣地區,由於潮濕炎熱,這些妊娠紋往往會造成一些症狀,諸 如皮膚發癢、皮膚出疹等等,有時候還需藉助皮膚的藥膏來減輕症狀 ,偶而用冰敷,也可以減少不舒服。 如何預防 妊娠紋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只是顏色變淡了;頭一次形成 的妊娠紋,為紫紅色或葡萄紅色,生產後,就變成銀白色,不仔細瞧 瞧,還不見得看得出來。 坊間有的藥房提供綿羊油或妊娠潤膚霜試塗在尚未出現妊娠紋之 前,採取預防的步驟。有些人雖然使用了,仍會有妊娠紋,但有些人 使用後就沒有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