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痛都能用手術消除的 張明揚醫師
下腹疼痛是很難解決的一種疼痛,不像牙齒痛,拔掉就好了。女性的下腹部除了子宮、輸卵管,以及卵巢之外,尚有大腸、小腸、輸尿管、盲腸(闌尾)等器官,有時子宮內膜異位的經痛還伴有拉肚子、腰酸背痛、下墜感,而日以繼夜一陣陣的痙攣,可能是腸道不適,可能是子宮、卵巢發炎,甚至可能是輸尿管結石的表徵。慢性下腹痛是很難診斷的,但更多的病是雖診斷出來,亦無法輕易的解決!
常常聽到患者說:「醫生,痛得這麼厲害,不如開刀算了!」開刀可以解決的問題都是小範圍與短時間的,如子宮外孕,切除就沒事了!如子宮肌瘤(可是肌瘤較少產生痛),切除肌瘤或子宮(視人而異)也便好了!子宮肌腺瘤(這可是很痛的東西),切除子宮可真是一針見血,沒月經當然就不痛了 ...但,腸沾黏引起的疼痛呢?開了刀之後,疼痛應可以減輕,但不會完全消失,因腸子仍然在那裡,而沾黏也會再生(當然比原來的沾黏要輕多了!),因此沾黏的痛,並不易以手術完全消除。內膜異位的經痛,可完全消除嗎?也不太容易!
內膜異位分佈廣泛(指中、重度者),手術常需要切除極大面積的病灶。相對地便會產生大面積的傷口,亦即有沾黏的可能。文獻上認為內膜異位症切除後,疼痛改善率約為百分之八十,加上藥物治療,疼痛可改善至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內膜異位症光用手術是無法完全消除的,而不可諱言的是,有少數的患者因手術後所引起的沾黏,仍留存有少量的疼痛--但,比起先前未手術前的疼痛,應是減輕不少。
術後止痛,提高品質 蔡榮財醫師
術後疼痛控制俗稱「術後止痛」,它是以解除病患手術後苦楚,減輕對疼痛 的恐懼,進而提昇醫療品質。施行方法是由置入硬腦膜外腔之導管,定時定量給 與少許止痛劑或嗎啡製劑,或藉病患主動控制之機器 (PCA)加以劑量設定持續性, 自主按鈕控制,或兩者並用,經由點滴給予,來達到解除疼痛的目的,此方法簡 單,安全性又高,舉凡任何手術,包括剖腹產或一般婦科手術都可適用。 基於醫師了解病患的要求,再加上醫護人員詳細的解釋與推廣,此種醫療技 術早已在台北長庚醫院推行已久,可說是嘉惠病患,且得到相當的評價,但是因 各種保險它都不給付,故病患須自行付費。 對於術後止痛,一般病人的反應都不錯,只有一成病人仍覺些微疼痛,但此 疼痛可以忍受且不會帶來極大不舒服。大多數的病人(約 3/4的病人)手術後,不 會覺得傷口疼痛,且術後即可輕微活動,例如翻身。一些曾有開刀經驗的病人主 訴效果極佳,比起上一次的開刀經驗真的舒服了許多,但唯一的不適即是皮膚癢 ,這是眾病人一致的反應,此皮膚癢是因藥物所引起的,在護理措施上我建議病 人儘量不要去抓的太厲害,必要之時我們會予止癢針注射,以改善此不適。
經血過多的保守性外科治療 -熱水子宮內膜破壞術 龔福財
治療婦女月經量太多太長是個看似簡單卻難有把握的問題。經驗告訴我們,即使經過詳細檢查,包括內診、超音波、子宮鏡、抽血荷爾蒙檢測、子宮內膜搔刮病理檢查…等後,仍有部份的患者找不到真正的原因。過去習慣稱這些情況為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 DUB ,這名詞帶些不科學、不準確的成分,有經驗的醫師自有盤算,暗知最好少用)。
以一般常用的語彙來告訴病人就說是「子宮收縮不好」,這讓患者很容易瞭解也頗能接受。有數種方法可用來治療這類的患者,例如服用 Tranexamic acid ,NSAID,血管收縮劑,避孕藥荷爾蒙,子宮搔刮術等等。各種方法號稱可以達到40-70﹪的有效率。反過來說,綜合上述治療方法之後,其實尚有20-30﹪的不幸患者經過多方嘗試,仍然無法治癒。
90年代中期,婦產科醫師 (Bagglish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 發現以熱水灌注子宮腔可以「煮熟」子宮內膜,而破壞子宮內膜層細胞(包括glandular and stromal cells,以NADH-diaphorase stain來證明)。此一研究結果引發了所謂「熱水子宮內膜破壞術」來治療經血太多太長的先驅。試想:經血是源自於每個月剝落的子宮內膜,如果把內膜去除掉,那就沒有月經了,當然沒有月經量太多太長的問題,而且不會影響卵巢分泌女性荷爾蒙,不會傷及子宮肌肉層(壁)和子宮頸,不用手術,這對患者和醫師實在很方便。
經過幾年研發,現行的熱水破壞子宮內膜以達到治療經血太多太長的方法有兩大設計:第一種為 intrauterine balloon thermal ablation(ThermaChoice, Gynecare, USA)。第二種為intrauterine hydrothermoablator(HTA, BEI Medical Systems Inc., USA)。兩種方法設計上略差異,原理則完全一樣。
那種患者適合做呢?一般比較嚴格的條件包括( 1.) 經血量太多太長至少連續3個到6個月以上 (2)藥物治療無效(3)滿30歲以上(4)沒有肌瘤、肌腺瘤、內膜息肉、內膜增生或惡性病變(5)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子宮內膜病理切片報告正常(6) 子宮內膜腔正常而且長度在4到12公分之間(7)不想再生育。
月經週期的哪一天做最適合做呢?選在子宮內膜最薄的時候做最能達到完全被破壞的目的。之前有人建議先投於 GnRH agonist 或 Danazol 數週使內膜萎縮到最薄再做,不過晚近流行的作法是做完子宮搔刮術( D&C )刮薄內膜後就可以馬上做!
一般操作的方式以 Therma Choice為例(子宮水球熱療法)是灌注87 ° C熱水,維持8分鐘就完成,一個療程即可(操作方式易學易懂,其中細節本文不敘述)。術後常會短暫下腹絞痛,可能持續數小時但不會超過一天,一般止痛藥就可以克服。未來的一個月內,陰道持續有水樣分泌物流出,不過不會很擾人。術後仍得避孕。
至於效果如何?治療後一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高達 95 ﹪的患者滿意度,而且 70 ﹪的接受者自覺經痛也減少了( Meyer et al. Obstet Gynecol 1998)。原來太多太長的月經型態,經過兩年後追蹤研究,有86%的患者持續覺得獲得改善,其中34%的人回復正常月經,16﹪的人月經量變得比正常人少,36﹪的人則完全不再有月經 (Gervaise et al. Hum Reprod 1999)。
至於危險性或合併症,例如感染發炎…等,很少發生。
熱水灌注子宮腔來破壞 (或叫刨除)子宮內膜層以達到改善月經太多太長的方法,已被醫學界認可,它提供了患者和醫師的另外一種選擇。有一口訣很容易記住,888,3個8,三八,就是熱水87度C,操作8分鐘,85﹪有效。
子宮內膜被熱水燙熟後經過幾個月,整個子宮腔會粘黏變窄,原來的子宮內膜層大部份(不是全部)消失,表面呈硬化狀。
重複的自動流產
懷孕的婦女中,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自然流產或然機率,若是未經外來原因,重複的自動流產,則可能有潛在因素。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後,再懷孕成功的希望不及一半,對於深盼子嗣者,確是件令人遺憾的事。
有些婦女自以為流產,而實際上並未懷孕,只是月經過期而已。
因此有三項反應,可以辨識是否真正流產:
1.曾做過懷孕測驗,呈陽性反應,或超音波看到妊娠胚胎
2.流產時子宮出血,且感到下腹酸痛
3.子宮內流出或刮出來的物體,經檢查結果有胚胎組織存在
以下列舉自然流產的原因:
1.遺傳因子有缺陷,染色體異常,胚胎未能分裂成熟而成空卵,無論用什麼方法安 胎,三個月內還是會自動流掉
2.先天性的胚胎畸形,胎盆不正常,或胚胎著床過低
3.母體受瀘過性病毒侵襲,子宮內病毒感染
4.子宮構造畸形,如雙子宮、雙角子宮、子宮內膈、子宮瘤、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鬆懈閉鎖不全,及子宮內膜黏連等
5.內分泌不正常,如甲狀腺素生殖腺素、黃體素女性素等的減少,會影響胎兒著床
6.營養缺乏,這是妊娠嘔吐、同時食欲減退情況下所造成
7.母親與胎兒血液不合,如RH型陰陽相剋
非先天性疾病所造成的重複流產,是可以補救的,如在前次流產以後三個月內錠免受孕,讓身心調適、充分攝取營養(蛋白、鐵質葉酸、維他命等),並注射德國痲疹疲苗以防再懷孕時感染。另外如遺傳疾病的診斷血液檢查、腎功能、肝炎血糖、內分泌等檢驗,子宮輸卵管攝影及子宮的構造、超音波檢查等,都應該在懷孕以前處理。
懷孕以後,應多臥床休息,家人也要給予精神鼓勵,使曾多次流產的婦女恢復自信。有流血或腹痛情況時,應與醫師聯絡。藥物治療適當的黃體素,可幫助胚胎著床穩固,防止子宮收縮或子宮頸擴張。手術治療,可矯正母體器官的異常,如切除雙角子宮、子宮膈、子宮瘤、縫合鬆懈的子宮頸等。
子宮頸糜爛的迷思 邱宗鴻醫師
覆蓋子宮頸及陰道穹窿的外膜上皮是屬於鱗片上皮細胞;披蓋的範圍遍及產道任何角落,且一直延伸至子宮頸管內的鱗片狀細胞 ─ 柱狀細胞交界處。這個交界通常隱而不現,肉眼是看不到的。嬰幼兒期、青春前期、以及停經老年期等階段,這個部位深藏在子宮頸管內,因此,子宮頸外觀白皙而亮滑。假如受到週期性旺盛荷爾蒙的影響,這個交界處的柱狀上皮細胞會向下,往外延伸;如果擴及到子宮頸的外口以外的部位,那麼覆蓋在這一層柱狀上皮細胞下面的微細血管組織、結締組織,其紅潤的色澤,很容易透過這層柱狀上皮細胞下面的微細血管組織、結締組織,其紅潤的色澤,很容易透過這層柱狀細胞,突兀地呈現泛紅浸潤的色澤。這種柱狀上皮細胞外翻的現象,在剛出生的新生兒、青春期、或妊娠期都可見到這種看似破了一層表皮的紅潤外觀,自然會被套用一句「子宮頸糜爛」的稱呼,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如果受到特定荷爾蒙(譬如黃體激素),在月經週期的特定階段(像排卵前後、月經前後),消長的因素影響下,會有子宮頸黏液性分泌物增多的現象。有性生活的經驗,或許增加了子宮頸管分泌腺體發炎的機會,或因發炎導致黏液出口阻塞等狀況。如果急性發作,臨床上會出現多量的白帶,甚而呈現橙黃或黃綠色、乳樣、濃稠性分泌物,導致異味,疼痛不適或搔癢等症狀。這時候子宮頸外觀就呈現泛紅或局部血絲密佈、怒張反應;偶而也會有米粒到小指尖大小的粘液瀦留等等出現。
以器械或棉棒稍微觸碰一下,就破皮出血,這就是子宮頸急性炎症的外觀現象。經過時日推移,或適當治療之後,急性病狀會緩解且轉而沈寂一段時日。這時候若作抹片檢查,通常會看到少許慢性細胞(如淋巴球、漿細胞等)的浸潤,而局部的子宮頸外口依然呈現赤紅反應,因此,會聽到不同的醫生用不同的名詞去稱呼它。譬如:子宮頸慢性發炎、子宮頸麋爛或子宮頸破皮等。某些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疣狀突起或子宮頸上皮內贅生腫瘤 (CIN),或子宮頸侵犯癌在病變細胞演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類似子宮頸口充血、浸潤、贅生物突起等變化,一眼望去非常類似前述急性炎症變化。但通常它比較局限一隅的強烈反應,而非均勻一致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機立斷,在懷疑的病灶部位作挾肉式切片檢查(PUNCH BIOPSY),作為鑑別診斷的依據。醫生或就診患者最怕的就是這種病,因為一旦診斷確立,治療的方法通常必須借助手術一途。
對於外觀看來均勻式的子宮頸口泛紅反應,必要時可以作抹片檢查,若是不須作切片檢查的第一級或第二級的結果,即當它是良性子宮頸糜爛;除非合併有多量或惱人的白帶,否則可以不予理會。如果想要恢復白皙的色澤,亮澤的外觀,可以借助上皮腐蝕劑、電燒灼術、冷凍治療術或雷射氣化術等方法破壞這層柱狀上皮,等它們剝落之後,代之而起的是鱗片狀上皮細胞,它們是經由上皮化生覆蓋上去,而恢復平滑外觀;量多的白帶或黏稠分泌物會有明顯減少或改善的機會。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 羅良明 醫師
正常而健康的靜脈會把血液由末梢帶回心臟,因為她的運作是反地心引力,所以人體設計有系列的靜脈活瓣,以防止血液逆流,以免使血液堆在靜脈而引起曲張的凸出。靜脈容易膨脹或擴張時,則會進一步加重靜脈曲張的形成;這樣情況在肥胖者身上尤其普遍,而又大多發生在女性身上,機率比男性高出四倍之多。
有靜脈曲張傾向的婦女,在懷孕期間容易顯現出來,其中有多項原因:子宮對骨盆靜脈的壓力增加;腿部靜脈的壓力加大;血液流量擴增了,以及妊娠荷爾蒙改變,使靜脈內的肌肉組織鬆弛,因而導致靜脈膨脹。依據統計,百分之十七的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疾病,其中女性比男性高出四到七倍。靜脈曲張通常在懷孕後才出現或變得明顯起來,但也有人在少女的時期便出現。
靜脈曲張的辨認並不困難,可是在嚴重程度上的差異則極為懸殊。腫脹的靜脈可能引起劇痛或是微痛、沈重感,或甚至完全沒有症狀。有的可以看出微藍的靜脈紋路,有的從腳裸一直到大腿或私處,會有蚯蚓式的靜脈突出。更嚴重的情形是連覆在靜脈的皮膚都會變得浮腫、乾燥而過敏。有時候,在曲張部位還會發展成血液靜脈炎。
妊娠期間的靜脈曲張,通常能加以預防或減輕症狀,妊娠期間的靜脈曲張,通常能加以預防或減輕症狀,方法如下: *
( 1)避免體重增加過量。體重愈重對靜脈曲張愈不利,超重的人要控制飲食。
( 2)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長時間坐下或站立,會造成血液聚集在小腿,對以脆弱的靜脈壁更增壓力。經常把腿抬高,以疏通聚集的血液;坐下或躺下的時候,如果可能,則把腳抬高於心臟水平。躺下時,在腳下置放一個枕頭,將腿墊高,或採側臥。
( 3)避免拿重物,以減少腹壓上升。
( 4)避免便秘,保持排便的通暢。
( 5)穿上彈性褲襪。彈性褲襪可壓迫靜脈壁,迫使血液從表面的曲張靜脈回到較底層的靜脈。早上下床前便穿上,一直到夜晚就寢前才脫掉。
( 6)穿著寬鬆的衣服。避免緊束的皮帶、腰帶以及緊貼的鞋子;緊身的衣服或鞋子有礙血液循環。
( 7)經常運動。步行、游泳尤其有助於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以預防潰瘍等併發症。
( 8)不要吸菸。
( 9)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保持靜脈的健康與彈性。
( 10)長途旅行時,不管是搭飛機、火車或汽車,要經常做伸展運動。
( 11)注意因懷孕、吃避孕藥、月經而增加的雌激素,會使靜脈曲張的症狀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