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唇裂?唇顎裂?顎裂?
在胚胎早期發育時,嘴唇部份是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體中線連結起來。如果在連結的過程中有一些差錯,而不能按照預定的進度達到連結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裂縫。若單純只是上唇的地方有裂縫,稱為唇裂;若裂縫延伸至口內硬顎或更內部的軟顎部位,稱為唇顎裂;有時僅口腔內之上顎或軟顎裂開而外表正常,則稱為顎裂。
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部份是受到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係指染色體中多種不良基因所造成的。環境因素則包括: |
(一)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
(二)服用藥物,如抗癌、抗癲癇、類固醇等藥物。
(三)X光輻射線照射。
(四)營養不平衡。
民間傳說母親在懷孕期間因拿剪刀、釘釘子、搬家、移動櫥櫃等因素純屬臆測,不足採信。 |
|
三、發生率? |
根據統計,約每六百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唇顎裂患者,因此台灣每年就有五百至六百位「新病人」出世。 |
|
四、遺傳問題? |
(一)若雙親都正常:生育第一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六百。
(二)若雙親都正常且一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二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二十。 |
(三) |
若雙親都正常且第一及第二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三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四。 |
(四) |
若雙親中有一位唇顎裂患者:生育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二十。 |
(五) |
若雙親中有一位唇顎裂患者且一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二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是一比四。 |
(六) |
若雙親是唇顎裂患者:生育一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四。 |
唇顎裂兒的產生是一個機率問題,因為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有很多方面是醫學技術沒有辦法預防或偵測的。有了唇顎裂子女並不是任何人的過失,也不是父母做錯了什麼事。更何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不完美的,在醫學研究還沒有找出真正原因以前,父母親不需要為了有這樣的子女而懷有罪惡感。 |
療程及費用
唇顎裂病患的醫療過程
年 齡 |
專科醫師 |
治 療 |
費 用 |
出生 |
療程及費用
矯正牙科 |
牙床鼻形塑型術 |
自費 ( 需佩戴 3 個月,約花費共 3 萬餘元 ) |
|
整形外科、牙科、語言、照相、耳鼻喉科 |
綜合評估 |
健保 |
三個月 |
整形外科 |
唇部手術 |
健保 |
一歲 |
整形外科 |
顎裂修補手術 |
健保 |
|
耳鼻喉科 |
檢查中耳
有必要時放置中耳導水管 ( 維持每三個月檢查一次至六歲 ) |
健保 |
|
兒童牙科 |
牙齒保健
( 持續每半年檢查一次 ) |
健保 |
兩歲半 |
語言評估 |
鼻咽鏡檢查 |
健保 |
三歲 |
整外、牙科、耳鼻喉科、照相…綜合檢查 |
唇鼻、口腔及牙齒的檢查 |
健保 |
四歲 |
語言治療 |
咽瓣手術
( 視情況需要而定 ) |
健保 |
四歲至六歲 |
整形外科 |
唇鼻美容術
( 視情況需要而定 ) |
自費約五萬左右 |
五歲 ~ 七歲 |
總檢查 |
唇鼻、口腔及牙齒的檢查 |
健保
照 X 光自費 |
九歲 |
整形外科 |
牙床植骨手術 |
健保需事先申請
( 自費約四萬左右) |
十二歲 |
矯正牙科 |
改善咬合不良,牙齒擁擠及排列不齊等問題 |
可申請健保 ( 尚需部份自費 ) |
十六歲以上 |
整形外科 |
正顎手術 |
健保需事先申請 ( 尚需自費五 ~ 六 萬元左右 )
完全自費約 12 ~15 萬元 |
|
|
唇鼻美容術
( 視需要而定 ) |
自費 ( 依患者實際狀況而定 ) |
餵食
|

|
唇顎裂寶寶的餵食並不困難,只要選擇適當的哺餵方法,挑選適當的奶嘴,採取合宜的餵奶姿勢和耐心地練習哺餵技巧,唇顎裂寶寶也和一般的寶寶一樣,可以獲得充分的營養和享受哺餵時的溫暖親情。 |
|

|
一、母奶餵食 |
|
|
母親的乳房溫暖舒適,而且乳頭又柔軟,適合嬰兒的口腔形狀。母乳含有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能增加抵抗力,不具過敏性,既安全又很經濟衛生。餵食母乳之前,宜注意下列事項:
(一) |
母親需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焦躁的情緒,容易影響乳汁的分泌。 |
(二) |
雙手洗乾淨,清潔乳房及乳頭,按摩之後再餵食,主要目的是幫助乳汁流出。 |
(三) |
採取舒適的姿勢,以坐在有手把的椅子上為佳。 |
(四) |
哺餵時須讓寶寶含住乳頭及乳暈,媽媽可以用手指握住唇裂隙縫處,幫助吸吮。 |
唇裂合併顎裂的寶寶,因吸吮力量不足,餵母乳常有困難,因此以使用「唇顎裂專用奶瓶奶嘴」來哺餵較適宜。假如仍想餵食母乳,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再注入奶瓶餵食。 |
|
二、奶瓶餵食 |
|
(一) |
選擇可擠壓的、塑膠製的奶瓶,藉此幫助吸吮力較差的寶寶進食。 |
(二) |
選擇較大、較柔軟的奶嘴。一般而言,乳膠奶嘴比矽膠奶嘴柔軟。奶嘴的開口以Y或十字形為佳,因為當開口受到壓迫時,奶嘴口才會打開,寶寶比較不會嗆到。家長可以使用帶有排氣孔及節流器的「唇顎裂專用奶瓶奶嘴」,以方便餵食。 |
(三) |
控制牛奶流速,以奶瓶倒立時能讓奶水一滴接一滴地流的速度為主。 |
(四) |
餵奶前需將奶水倒少許在手腕內,以測試溫度。 |
|
|
三、餵奶注意事項
(一) |
正確的奶嘴放置位置,應該朝向完整的唇側、 上顎方向, 千萬不要朝向裂開處, 這樣才能避免磨破顎裂或鼻腔黏膜,造成疼痛,進而影響餵食量。 |
|
|
|
(二) |
餵食單側或雙側完全性唇顎裂寶寶時,為了避免摩擦顎裂處並幫助吸吮,可藉由矯正牙科醫師製作的口內輔助物-牙蓋板,完成吸吮的動作。 |
(三) |
寶寶須抱45度或面對面餵食,並保持姿勢舒適。 |
(四) |
請勿平躺餵奶,以避免牛奶流入鼻腔或嗆到。 |
(五) |
寶寶容易吞入大量空氣,所以需要分次餵奶。在中間暫停的時候,要輕拍背部,幫助打嗝,以避免吐奶。 |
(六) |
餵奶後可讓寶寶俯臥或右側睡,主要是為了幫助消化,而且可防止牛奶溢出時不慎嗆到。 |
(七) |
餵奶完畢除了再餵開水之外,亦可使用沾開水的棉花棒清洗鼻孔、顎部、舌頭及牙床,如此可避免因奶垢堆積,造成口腔感染。 |
(八) |
當顎部有破皮時,須請醫師檢查及治療,使傷口早日癒合,減少寶寶的不舒服。 |
(九) |
餵奶時,乳汁會從鼻部反流出來,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過於驚慌,只要暫時停止餵食,等寶寶咳嗽或打噴嚏後再繼續餵食。 |
(十) |
拍背方法:可將寶寶直放在肩上或抱直坐在媽媽的腿上,一手由腋下托住,固定頭部,使頭側向一邊而身體向前傾,再輕拍背部,幫助打嗝。 |
每次餵奶的時間,應該不超過半小時。假如超過這個時間,表示寶寶吸奶太費力,那麼也表示餵奶的方式仍有問題,須向醫護人員諮詢而加以調整。 |
|
Data from http://www.nncf.org/home/index.php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