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生理特徵
﹡呼吸:
時快時慢,週期性的腹部呼吸,每分鐘 40~50次,約為成人的2倍。
﹡脈博:
每分鐘 120~140次,2倍於成人,哭泣時略增。
﹡體溫:
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寶寶容易著涼,即使在六月天也應該裹著厚厚的冬衣,這是錯誤的想法。其實寶寶正常的肛溫應該是 36.6 ℃ ~37.7 ℃ ,寶寶也會怕熱、不舒服,需要依環境溫度來增減衣物。
﹡排尿:
由於食物中含水量高,嬰兒腎功能又未發育完全,所以多尿;六個月大的嬰兒每日排尿量約 600 ml。
﹡排便:
1. 次數,寶寶排便的次數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可循,更不是必須每天固定一次才算正常;因為腸胃系統並未完全成熟,再加上個別差異,每個寶寶會有不同的排便習慣,1天2次或3次,兩天1次甚至3天1次都算正常。奶量的多寡當然也會影響大便的量,吃母乳的寶寶排便次數較多,也較軟,隨著寶寶的成長會愈來愈少,也愈硬。除非,寶寶的排便次數突然增加到每天5次、8次甚至10次,而且都是水便,那就要立即就醫。
2. 顏色,寶寶所吃的食物會影響排便顏色,一般來講餵母奶的寶寶,排便是黃綠色的,餵食添加鐵質食物的寶寶,大便會呈墨綠色,餵食紅蘿蔔泥或馬鈴薯泥,可能出現黃紅色便便;這些都算正常。事實上,僅僅觀察寶寶的大便,並不能判斷寶寶的消化能力,更不是寶寶的健康指標;真正的健康指標,應該是身高、體重、頭圍等。但寶寶大便如果呈黑色,伴有血絲,或全部呈現灰白色,就表示消化系統有問題,應該立刻找小兒科醫師診治。
3. 形狀:不一定呈條狀,會隨奶量或種類而改變,餵母奶的寶寶便便較軟,亦可能呈糊狀;餵哺嬰兒奶粉或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較少的寶寶,大便會較硬;每天奶量較少或經常吐奶的排便也會較硬;喝蘋果汁、棗子汁或白葡萄汁等果汁的寶寶,大便可能較軟。
4. 富含鐵質的嬰兒食品或奶粉,並不會使嬰兒便秘,那是過去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如果寶寶已好幾天沒有排便,或因此而腹脹,就應該立即看小兒科醫師。
﹡黃疸:
過去嬰兒出生後,長輩們會在嬰兒身上貼一張紅紙,認為因此就可避免發生黃疸。事實上,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只是體內膽紅素代謝的正常反應,只要我們多觀察寶寶眼白、皮膚的狀況,並隨時請教醫師,再加上抽血檢驗黃疸指數,適時做適當的處理,就可避免〝病理性黃疸〞所造成的傷害。
1. 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現象,出現在出生第24小時以後,約1週以後就逐漸消褪,恢復正常;餵母奶的寶寶可能會持續久一點。
2. 病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內就發生,或持續超過2週以上仍未消褪,或黃疸指數超過正常值,且居高不下,就屬病理性黃疸,是不正常的現象,應該接受治療。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出生第 3天,除了驗黃疸指數以外,我們都還會為您的寶寶抽血,做新生兒篩檢,檢驗是否有代謝性的疾病,以便儘早開始治療,預防發生嚴重的後遺症;我國目前常規性的新生兒篩檢有五項,包括:
1.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會導致毛髮變黃、皮膚蒼白乾燥、智能殘障,有些人還會有嚴重神經學症狀(如抽搐)、生長發育遲緩、易感染等現象。
2.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國人發生率並不高,寶寶剛出生時並無異狀,餵奶數天後,開始嚴重吐奶、呈昏睡狀,之後肝、脾腫大,黃疸;症狀輕者,會有生長發育及智能障礙、白內障、肝硬化;嚴重的,會因血液感染而死亡。
3. 先天甲狀腺低能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T):嬰兒會持續性黃疸、表情痴呆、哭聲沙啞、皮膚毛髮乾燥、臍疝氣、腹脹、便秘、呼吸及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若未能及時治療,日後將會引起身材矮小、智能殘障。
4. 葡萄糖 — 六 — 磷酸鹽去氫酵素缺乏症 (G-6-PD defficiency):俗稱蠶豆症,此種寶寶應避免接觸抗瘧疾、磺胺類、鎮定劑、紫藥水等一類的藥物,不吃如蠶豆或碰觸俗稱臭丸的奈丸,否則可能引發溶血,造成嚴重的新生兒黃疸;若延遲治療,就會發生〝核黃疸〞,導致聽力障礙、手足徐動症及心智障礙等。
5. 高胱胺酸尿症(homocystinuria):若不能及早治療,會導致智能不足、骨骼畸形、眼球水晶體脫位、心臟血管疾病及血栓等疾患。
淺談新生兒黃疸 沈萱惠
黃疸是每位有初生兒父母親聞之變色的症狀之一,幾乎有八、九成的小寶寶在出生
後一星期之內會出現肉眼可辨的黃疸現象,正常的新生兒黃疸,大約在出生後2∼
3天可能會出現,大約持續一、兩個星期,可自然消退,在本院內若黃疸指數>12
mg/dl,則會採用照光療法,現健保住院3天,寶寶即可出院,出院當天如黃疸指
數<12mg/dl即可出院,否則就需住院觀察,一般父母親較會擔心回家後不知如何
觀察、照顧和辨別,一般來說,檢查黃疸可從骨突部位上之皮膚,例如:前額、鼻
子或胸骨,用大拇指壓迫使其變白,當壓力放鬆後,如果有黃疸存在,此區域在回
到正常顏色前會出現黃色,回家後除了繼續觀察寶寶膚色外,仍要注意是否有嗜睡、
易受驚嚇或食慾不佳的情形,如果有上述情況,就必須帶寶寶回院返診及測黃疸指
數,若黃疸指數不高,則可帶回家觀察,不須治療,採母奶哺餵,可暫停哺餵二天,
再繼續,若指數過高,則須住院觀察,並做進一步檢查。
臍帶護理
臍帶通常在出生後 7~10天脫落,臍帶未掉前不要浸水太久,否則不易乾燥。
1. 以棉棒沾上95%酒精,將臍帶周圍皮膚繃緊,由臍根部以旋轉方式清潔乾淨,若棉棒沾到分泌物就要新換一支。臍帶護理一天至少做3~4次,尤其是洗澡或大小便後臍帶有弄濕,就一定要做,直到臍帶脫落為止。
2. 隨時注意臍帶是否有異味、分泌物過多或臍根部泛紅等現象;若有上述情況,就要加強臍帶護理,並返院檢查。
寶寶臍帶護理 陳玉英
當媽媽帶寶寶回家後遇到的第一個考驗,就是幫寶寶洗澡,雖然住 院期間有專人講授、示範、或看錄影帶學習,都不及自己幫寶寶洗澡來 的真實,剛開始也許會因寶寶哭的很大聲而心慌意亂,忘東忘西,也許 忘了拿大毛巾,也許忘了試水溫,也許忘了準備中性肥皂,也許忘了關 窗戶,也許忘了 …… ,但這些都可以慢慢克服,像自己媽媽及婆婆,單 手就把寶寶洗香噴噴的還不忘加一句「唉呀!抱到寶寶就會洗,還學什 麼,想當年,我就是這樣洗你們這些小毛頭,有什麼難呀!」所以呢, 住院期間應多到嬰兒室看護士如何幫寶寶洗澡或在病房上課時用假寶寶 練習,多熟悉一番。接下來每個媽媽最怕的就是臍帶護理,在寶寶肚臍 上,有一段半黑半白臍帶,總覺得很礙眼,更擔心碰到它會發生什麼不 好的結果,其實只要每次在寶寶洗澡後,做消毒工作時觀察寶寶臍帶周 圍有沒有變紅或流分泌物的情形,並保持乾燥,經過 7∼14天臍帶就會 自行脫落,媽媽可以用臍帶護理包內的 75%、95%酒精,幫寶寶作護理 ,先用消毒過小棉枝沾 75%酒精,在臍帶與肚子連接處環狀消毒30秒後 再用 95%酒精重覆一次,使臍帶根部乾燥,這樣就完成了,媽媽不需要 在臍帶上做任何文章。例如包紗布及貼紙膠 …… 等等,最重要的是幫寶 寶包尿布時,不要把臍帶也包進去,以免尿布弄濕後,臍帶也會跟著弄 濕,那臍帶脫落的時間不僅會延長且會起變化,例如發紅、流分泌物、 發燒 …… 等。所以媽媽住院期間,請多多利用病房的衛教諮詢,適時地 詢問快樂的享受寶寶帶給母親及家庭的快樂。
媽媽,我要洗澎澎
幫嬰兒沐浴,是為了使寶寶舒適,並可藉以觀察生理狀況,及早發現問題,並處理問題。
選擇一天中溫度較高的時間,每日洗澡 1~2次,在餵奶前洗,以免因溢奶或吐奶造成吸入性肺炎。找一個安全、避風、溫暖,室溫約在25 ℃ ~27 ℃ 的地方幫寶寶洗澡。
1. 媽媽應先洗手、剪短指甲,並取下手錶、戒指等可能刮傷寶寶的物品。
2. 備好前面提過的洗澡用品,另外,嬰兒臍帶未脫落者,要多準備個臍帶護理包。
3. 先幫寶寶套好一件紗布內衣及外衣,質料以易吸水的棉紗為佳。
4. 浴盆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以防燙傷;以手腕內側測試水溫,感覺溫暖即可。
5. 量量肛溫,體溫計甩至35 ℃ 以下,以嬰兒油或肥皂潤滑體溫計,測量時一手持嬰兒雙腳,一手持體溫計,插入肛門約 2~3公分,1分鐘後取出,正常肛溫應該是36.6 ℃ ~37.7 ℃ 。
6. 由最乾淨的部位,洗到最髒的部位,也就是從眼睛、臉到軀幹、四肢,最後才洗穿尿布的部位。
7. 洗臉,用清水擦拭,不須用肥皂;將寶寶身體夾在媽媽腰側處,然後一手支托寶寶頭部及背部,先洗眼睛由內向外洗,然後依序洗鼻孔、耳朵和臉。
8. 洗頭,接著以同一姿勢洗頭,但要先用大拇指及中指壓住耳朵,防止水流進耳朵,然後手抹肥皂輕搓寶寶頭髮,最後再用清水洗淨,擦乾。
9. 洗身體,先用水輕拍寶寶,再將寶寶抱入澡盆內,抓穩寶寶遠端手臂,洗時由前胸洗到到上肢、腹部、下肢,接著,讓寶寶雙手趴在媽媽手上,一手抓穩寶寶遠端的手臂,開始洗背部,由背洗到臀部、下肢,最後,再回復到洗前胸的姿勢,洗生殖器的部位,清洗生殖器時,應由前往後洗,以防肛門細菌污染陰道及尿道。
10.洗淨後,將寶寶抱出浴盆,用大浴巾擦乾身體,尤其是耳後、關節及皮膚皺摺處。當寶寶有皮膚乾燥、脫皮等現象時,可塗抹一些嬰兒油以減輕過度乾燥的情形。
11.穿好衣服,拉整齊,注意寶寶活動是否舒適、自在。視天氣情況為寶寶適度的增減衣物。
為您的寶貝沐浴
1.沐浴時最好是由最清潔的部份開始洗至最髒的部份:先由臉 → 頭髮 → 驅幹。
2.以濕毛巾由眼內側往外擦拭,毛巾不可太濕,避免水流入眼睛,且同一部位不可
來回擦拭。
3.以毛巾的四角分別洗二眼及耳朵。
4.將小毛巾包在手掌清洗寶寶的臉頰、額頭、下巴、鼻翼。
5.洗臉後用手掌托住寶寶頭、頸部,將寶寶抱起,夾於沐浴者之腋下。
6.以拇指及中指(或無名指)分別壓住兩耳,避免水進入耳朵(如圖一)。
7.洗頭,先抹上肥皂,再用水洗淨後以毛巾擦乾。
8.將衣服除去,緩緩放入水中,動作輕柔,左手臂托住寶寶頭頸部,右手臂托住寶寶臀部。
9.放入水中後,使寶寶頭頸部枕在沐浴者左手臂上,並握住寶寶腋下,以小毛巾潤
濕皮膚後,手上塗抹肥皂,輕輕擦於寶寶頸子、前胸及四肢,再以濕毛巾及清水清
潔。
10.以右手握住寶寶左腋下,使寶寶俯臥於右前臂,洗背部及臀部。
11.注意皮膚皺褶處之清潔(如頸部、腋下、肘關節、膝窩、腹股溝、二臀間)。
12.恢復(9)之姿勢清潔會陰部,若為女嬰,則須分開大小陰唇,由前往後清洗分泌
物。若為男嬰,則將陰莖的包皮輕輕向後推,用清水洗陰莖的包皮垢。
13.用大浴巾將寶寶包起,抱於床上或處理檯上,以按壓的方式,輕輕將寶寶身上
的水份擦乾。
14.將尿布墊在寶寶屁股下,以防尿濕。
15.將嬰兒油或乳液擠於雙手摩擦,再塗於寶寶全身。
16.給予臍部護理後,包好尿布,穿上衣服。
寶寶也需要〝馬殺雞〞
寶寶的健康成長,除了需要適當的營養外,溫柔細心的愛撫,也可以讓寶寶感覺到您的存在與關懷。適度的按摩不但可以刺激寶寶感覺器官的發育,也可刺激寶寶的反應,更能促進寶寶對外在環境的認知。
1. 按摩臉部及額頭:利用拇指指腹,輕輕的由鼻子兩側向耳朵推開,並由眉骨向上推按寶寶的額頭,再輕輕的按摩寶寶的臉頰。
2. 按摩前胸及腹部:利用手掌,由寶寶心窩處向兩側做弧狀按摩,力道需均勻適中。
3. 按摩手腳部位:利用拇指指腹,以畫圓圈方式,由前臂及小腿向上輕推,來到手掌及腳掌時,改由掌心輕輕的推向手指及腳趾末梢。
4. 按摩頭部:順著寶寶的頭髮,以手指向下輕按,力道需適中,切記寶寶在一歲半以前,頭頂上的囪門尚未密合,絕對禁止用力按壓。
5. 按摩背部及腰部:讓寶寶採趴臥姿勢,以拇指及掌丘由背脊向兩側輕輕推按,再從腰部向上輕輕推揉。
6. 除了親暱的擁抱及按摩外,還可以讓寶寶做些四肢運動:讓寶寶仰臥,輕握寶寶的雙手或雙腳,進行類似〝踩腳踏車〞的動作,讓寶寶四肢練習肌肉的收縮與伸展,這對寶寶的血液循環及肌肉的協調都有助益。 |